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效性提问的内涵特征及其应用意义


  内容摘要:提问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来传递所思与所惑等质疑性信息的交流方式。高效是对效率、效果等方面的事前期望与结果评估,是相对无效和低效而言的。高效性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大幅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 高效性提问 内涵特征 应用意义
  提问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来传递所思与所惑等质疑性信息的交流方式。高效是对效率、效果等方面的事前期望与结果评估,是相对无效和低效而言的。高效性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大幅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高效性提问的内涵特征
  所谓问题,就是指人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生发的思考和欲求解决的疑惑,比如"为什么鸟会飞起来,而人却飞不起来"?也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结果,且需要采取某种行动。比如,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的思想与行为,比如"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超重现象"。问题是大脑思维的活动过程,也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表现。提问即提出问题,以疑问语气表述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的不解之处,期望通过探索得到满意的答案。
  高效是指对效率、效果等方面的事前期望与结果评估,是相对无效和低效而言的。教学中有的提问是无效的,比如对小学生提出"为什么人会思考"这类高难度的问题,学生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所以,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教学意义,比如对学生提出"人有几只眼睛"这类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学中的有些提问是低效的,比如"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之类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无非就是"喜欢"或者"不喜欢"。所以,教学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思考后提出一些能够推动思维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历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高效性提问有以下特征:
  问题的源发性。所谓源发性,是指问题发源处。问题都是在一定情境下生发出来的,比如我们在教学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从中生发出"‘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的疑惑,也可能会生发出"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这样的问题,而这些疑惑和问题都是在阅读这首诗中产生的,不是在别的阅读中产生的,所以,这些问题就显出源发性来。
  问题的指向性。问题都是有来源出处的,它是一定情境下的思考方式与思考结果,目的是解决此情此景中的疑惑,因此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比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学生自主阅读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或者自己的思维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问:"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的指向就很明确,一个是直指中心思想的,一个是指向写作方法的。有的学生问:"花生的生长和做诚实的人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就是在探究物与人的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
  问题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问题都是由教师和学生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来的,不是别人赐予的或者借用别人的。小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尽管有幼稚之处,但它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思考,比如,一年级小孩会提出"妈妈是女生吗"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男生女生是对同学而言的性别区分,妈妈不是学生,该怎样"归类"呢?这个问题很幼稚,但却很真实,它真实的反映出小孩子的思维状态。比如学习《忆江南》这首诗时,学生会提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们学到的"绿"是表示颜色的名词,这里用"颜色"意义就很难解释通了,所以,就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就是问题的真实性。
  问题的简洁性。问题有它的复杂背景,也有诸多的关联。比如一篇课文,涉及到字词句篇,涉及到中心思想与写作方法,涉及到语法、修辞、逻辑、文采等等,可以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从某一处切入进行深度思考的,在思考中提出问题的,是小而精的问题。比如教学《画杨桃》,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老师画出的杨桃和学生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就揭示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有差异这个客观规律。问题的指向性决定了问题的简洁性。简洁性还表现在提问语言的简洁上,即语言不啰嗦、不含糊,让人一听就明白。
  问题的价值性。问题的价值性主要指问题要能够推动思维活动,要能够解决问题。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价值,是因为它是无效问题或者低效问题,学生不是无法解决就是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回答的问题。比如老师惯用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到苹果",一定是那种既符合文本特点,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一位老师提出的"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这个问题就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然后综合课文信息,从不同的视角回答"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这个问题,是解决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对皇帝的评价问题。
  二.高效性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高效性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与阅读教学都是思维驱动下的心智活动。思维活动的快慢、深浅,直接影响着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感知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的过程。一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不同的学生感知信息的能力不一样,搜集到的信息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整理信息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提炼的信息更是异彩纷呈。这些不同现象的出现,就说明学生的思维关注点不同,思维方式就不同,思维结果就不一样。一个对语言文字敏感的学生,他的思维兴趣点常常在语言的精准与巧妙应用上,一个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生,他的思维兴趣点常常在文章的写作思路上,一个感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常常沉浸在语言描绘的形象中,一个理性思维强势的学生常常思考文章的思想内涵,特别关注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从阅读感知到问题提出,这是阅读的两个层次,能够提出许多问题的阅读,才是深度阅读,只有深度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又从文本中走出来。提问是促进思维发展最高效的方式,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讲的就是思维在学习中作用,思维是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发动机,没有思维的深度参与,就没有阅读的深度理解。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就是用问题作桥梁做纽带的,即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此岸到达彼岸。孟子說:"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足见问题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关于提问,爱因斯坦有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由此看,提问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最有效途径。
  2、高效性提问能够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学生读课文,老师讲授课文中难懂的词句,讲授课文的内容与思想,讲授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灌输式的,即使有提问,都是老师的自问自答。新课程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主动落实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的本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探究?课程标准也提出明确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这就是说,学生要先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从语文的基本要素切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反映阅读的客观规律,比如提出字、词、句语的含义问题,提出篇章结构问题,提出中心思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具体的小问题,即局部问题。提出来后,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就进行合作学习,在与同学、与老师的共同学习中去解决。同学在这时候是学习的伙伴,是帮手,老师在这个时候是引導者,即高屋建瓴地指导。这样一来,教学的方式就完全改变了。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是主角,当然也不是配角,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学生处在平等地位,不再高高在上,灌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是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了,帮助学生去解决,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能动性与受动性在这时候就显示出统一性,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在课堂上就表现了出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建立的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借助同学老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和必要的方法获得的。而学生的阅读始终是与问题紧密结合的,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的。只有学生自己的问题驱动,才有可能落实标准提出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一个问题,四十个学生就有四十个问题,除去重复的或者相近的问题,剩下的问题肯定也是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然就显出多角度阅读与创意阅读了。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就彻底改变了。
  3、高效性提问能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高效性提问首先是学生自主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交流的问题解决。阅读的目的是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问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不是教师强加的灌输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识字、积累词汇、内化句子、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从文本学习中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体阅读中享受审美乐趣。这种问题解决式的阅读,必然会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高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20】GHB09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站目录投稿: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