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酒店专业云南班,只见教室里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讲台一尘不染,连粉笔盒都摆放得端端正正。该班班主任丁晶星介绍说:"学校针对教室的卫生要求制定了相关制度,比如讲台上只能放粉笔盒和黑板擦。下课后,值日生要按照酒店的标准,把讲台重新擦一遍。" 学校坐落在莫干山脚下,是浙江省首批中职教育名校建设单位。多年来,在"铸剑"文化引领下,该校构建了以"铸剑"精神为核心思想,以"崇尚劳动、融合匠心"为两个导向维度,以"培育师生精、诚、勤三大劳动品格"为终极目标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铸剑"劳动教育体系,以系统、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盘活了教育资源,诠释"剑气匠心",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勞强技和以劳励志的育人目标。 以劳树德,活动先行 相关文件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独立自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根植于心,这与学校"铸剑"文化中"诚以修身"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劳树德",设置了"道德实践周",以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道德实践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让学生通过出力流汗,体会劳动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这项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 "道德实践周"活动已经开展了8年,累计共有250多个班级,近万名学生参加。 此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坚持做到活动"月月有主题",一系列充满现代气息、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特色活动吸纳了众多学生的参与,活动涉及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且每月的主题活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学生以社团为载体参与到校园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校内的劳动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校外的活动也热火朝天,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寓教于劳动。在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中国遥感大会等重要活动中,学校的学生们活跃在后勤、礼仪、安保、宣传等岗位上,就像巨轮上的螺丝钉,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们选择了值守、坚持,没有放弃、回避,意志得到了磨炼,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劳动风采,彰显了当代中职生的时代风貌。 以劳增智,知行合一 人类劳动是由主观意图、思想认识和身体掌握工具进行的客观活动组成的,是智力和体力的结合体。实施劳动教育有助于深化学生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实现"以劳增智"。 学校坚持以顶层设计引领劳动教育全系统建设,科学打造德育评价机制,全方位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标"精、诚、勤"三大劳动品格的培育,实施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打造了"技能精(金)、修身诚(橙)、立业勤(青)"三色模块课程体系,其中"金"对应技能学工课程,"橙"对应生活学农课程,"青"对应拓展学创课程。同时,学校依托道德实践平台,围绕"金""橙""青"三大模块,升级道德实践周活动,周一到周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金美校园"值周活动;周六、周日组织开展"橙心橙意"志愿劳动和"青青家园"家庭劳动,从而点燃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的火种。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创新务实的工匠精神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开展劳动教育的理念优势、技能优势、师资优势和校园氛围优势等,把劳动教育全方面融入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社会服务等环节中,在师生中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氛围,形成学校重要的文化内核。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合作、身心素养、深化责任、创新创业和岗位胜任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学校在课程上建立了"铸剑"文化系列课程体系,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训实践课,包含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人文素养课、知识拓展课、社团实践课、"三创"课程及社会实践课程等,坚持理实合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与"铸剑"文化系列课程相适应,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剑有道、行有规"——德清职业中专导读》《"书剑情怀"——德清文化与名人》《"剑行天下"——技能成就命运》等30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错位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有利于其发展的条件。 以劳强技,雕琢匠心 "有‘手的‘支持,才有‘技的存在。想要学好技术需要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不断磨砺,这和磨剑一个道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周武杰点明了学校的劳动育人观。 "作为一名导游,我要主动保护游客的安全;作为一名前台,我要做到热心、耐心、周到;作为一名酒店服务人员,我要增强服务意识。"每年,在参与莫干山民宿实习期间,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深有体会,实习实训的过程就是动手劳动的过程,是职业体验的过程,更是技能不断精进的过程。 学校自2006年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以来,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012年,学校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的"333"模式管理体系下,成功构建了集课程教学、专业实习、能力展示于一体,职业认知、职业培养、职业实践(三段)和知岗实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三岗)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三层)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配合"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就业指导+创业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创"教育模式,以考专业技能证书促进技能训练,以政校企合作促进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培养学生敬业守信、团队合作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和企业共同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选择6~7个核心岗位,实施轮岗实习,时间安排为前半年轮岗,后半年跟师傅定岗培训。学生在轮岗实习中,了解到和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工作内容,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间,也有在企业实践训练的时间,短时间内实现了技能和素养的双提高,成为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还构建了科学、完整的"技能磨砺体系",每周开展技能量化达标活动,每学期开展技能水平测试,每年开展"面向人人"的师生技能比武活动,并建成了优势项目技能大赛学生和教师梯队,采用校内双线评价,逐步形成包含"铸剑新星(生活劳动之星)、磨剑文星(田园劳动之星)、砺剑红星(技能劳动之星)、亮剑明星(创新创业劳动之星)、学剑功星(志愿劳动之星)"的五星技能评价机制,对学生课堂表现与技能水平进行立体评价,营造出"乐于学习专业技能,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乐学、会学、巧学"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劳有所得",成长为身心素质优、专业技能優、文化基础优、职业素养优、发展潜力优的"五优"人才。截至目前,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20金15银的好成绩。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建立了学生核心素养测评与认证中心,引入了一套学生核心素养培训课程,并邀请企业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将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要求与企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实要求相统一,进一步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以劳励志,以志育人 对于学校"铸剑"文化中"勤以立业"的要义,周武杰校长有如此阐述:"勤,是劳动的本质要求。勤以立业,是希望学生们无论是面对学业还是职业,就业还是创业,都要做到勤勉尽责"。 学校是"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一方面,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并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另一方面,帮助新时代的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出了一批批强身心、讲文明、善劳动、强技能、能合作、爱创造的"阳光特质"现代中职生。 学校立足全县,帮助德清县域内中小学生了解职业内涵,以及有目标地规划人生,创新提出了"以劳励志"理念。在2017年,学校依据德清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德清县初中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依托完善的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推出了5大模块15个体验项目,安排30位专业课老师全程参与、指导,紧紧围绕"六个一"要求(选择一个项目,树立一个理想,扮演一个角色,养成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心得,明白一个道理),为全县初中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科学化的职业体验和指导服务,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促进中小学生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依托体验拓展中心,学校对在校生自高一开始就启动中职生生涯规划课程,从学生入学开始指导他们认知专业,规划好职业生涯,重点从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升学与就业选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学习稳定性明显提升,入职后在岗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 办学30多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累计培养出11名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500多人获评省、市、县杰出青年、创业能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有超过20%的学生成长为德清县各企业的管理中坚与技术骨干,并涌现出沈新浩、佘国兴等一大批自主创业的明星。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最大程度地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期,在劳动教育的润泽下,学校生机勃勃,教学相长,成效突出。今后仍将继续深入发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德清乃至浙江省经济腾飞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