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考研什么时候都不晚


  本文作者:little_bee
  表明观点:本人赞成工科生考研,有机会就读一个吧!应该不会后悔。
  下比较长,文字居多,时间少的人可直接跳到文末思维导图
  最近天气真的很冷,早上估计在-15℃ 左右吧。实验室有事,起个大早,大概六点左右,路过图书馆的时候看到排了几十米的长队等待图书馆开门的学弟学妹们在那瑟瑟发抖,第一反应是马上期末考试了,又一想若是期末考试肯定不会起这么早 ……这才意识到再过一段时间一年一度的考研又要开始了。
  忽然间,心中一阵酸楚,不禁回忆起了自己考研的点点滴滴
  三年前,我也曾今是这群人里的一员,忍着寒冷,每天五点半起床,早早的到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候开门占座……
  一、本人情况
  那年9月,自己进入某省会非985、非211的一所号称"小清华"的学校,就读了该校王牌工科专业,混迹于学生会3年,内心极其羡慕电视电影里西装革履的各种白领、金领,认定自己毕业以后肯定不会做技术,干工科。
  于是,在大四的时候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公务员和银行。大四冬天,专业限制,公务员考试报了某海关,只招一个人。复习了一个月,结果和该岗位第一名差了0.3分,名次差了28名 ,于是,第一次考公,失败……
  那年春节过得很不好,内心慌的不行
  次年,春招,从50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幸运的40个人之一,光荣的成为了某银行一员。
  本以为人生要踏上巅峰了,没想到是噩梦的开始
  银行的工作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光鲜,外加银行要求必须在毕业之前去实习,于是过起了兼顾工作任务和毕业设计的劳累生活。
  每天回到租的小屋就10点了做毕业设计到晚上12点左右,第二天七点起床,中间的7个小时都睡不好(PS:半夜隔壁老传来此起彼伏和男女混合双打的声音 ,当时穷学生,只租得起隔断房,)
  就这样,毕业设计做了三遍,期间换题目两次,心累至极。
  毕业后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种种原因起了辞职的念头。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踏上了考研之路。
  二、考研情况
  从8月份开始准备考研,9月辞职,12月考试,前前后后总共5个月,有效复习时间4个月。数学、英语、政治结果不错,专业课扑街,刚过70,考研被专业课拖死。 但所幸是过了国家线20多分,顺利调剂回本校。
  1、时间安排:
  四个月的有效时间内,每天5:30起床,中午休息一个小时,晚上10:00回出租小屋,继续学习到12:00,睡觉,一周七天。数学每天复习,英语和专业课从11月开始,政治只复习了20天。
  2、各科复习
  2.1 数学
  看了一遍同济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线性代数》和浙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做了部分课后习题,不会做的题都写到小本子上翻着看了很多遍,仔细的学习了张宇的全套中的几套(没错,是几套),就是下面的书,当时的书已经卖了,从京东找了2019考研的同系列书,权当参考,莫嫌弃 ……
  2019张宇线性代数9讲21.3元京东
  去购买
  2019张宇高等数学18讲32.3元京东
  去购买
  【现货】2019考研数学 张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讲 宇哥考研概率九讲 时代云图25.4元京东
  去购买
  张宇考研数学真题大全解:数学一/张宇数学教育系列丛书(函套共2册)64.9元京东
  去购买
  对,只是张宇大全套的其中几本,张宇大全套有很多书,包括上边三本和《考研数学题源探析经典1000题》、《张宇考研数学闭关修炼一百八十题》、《考研数学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张宇考研数学最后4套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等。
  但是,当初时间有限,看着其他的厚度实在是头疼。于是本着在精不在多的原则把这些书看了2遍多,这也导致数学基础很扎实,后来学起来也轻松了很多。
  很多同学复习数学都是用这货,我当初看了一眼就放弃,太厚太厚,觉得自己看完一遍就该考试了。
  现货 李正元2019年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数学一数1理工类 赠习题全解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可搭660题张宇1000李永乐复习全书数一46.3元天猫精选
  去购买
  也有很多同学报各种班,看各种视频,本人从来没有参加过,不敢妄加评论
  只提醒大家一定要记住下面几点:
  (1)知识点一定要反复的复习,是那种上午看了下午再看一遍,紧接着第二天再看一遍那种,周末再看一遍的那种复习,不是这个月看了,下个月再复习。这样才能加强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早已经告诉我们结果了(这两张图是网上截图,如果侵权,请告知,立刻删除)
  记忆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2)一定要多看错题,也是要反复看。最好有个错题本,或者用非常明显的标记标出来,反复看的程度参照只是点复习的程度。当初一起复习的很多同学都不看错题,结果同类型的题目一错再错,考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的目标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3)数学也要多背,死记硬背那种背。我觉得各类科目都是这样,理解很重要,但是背下来同样重要,重要的公式、定理必须背下。千万不可以做题的时候把公式翻出来,抄到卷子上,让后再计算。这样的话考试你大多情况下会傻眼。
  2.2 英语
  英语的复习还是比较随性的,底子自认为还行。本人极其不推崇拿本考研单词书在那就是背单词,相信我,会背到怀疑人生的。因为一个月后你可能唯一记得单词就是abandon
  。
  我上大学以后所有的英语考试都是靠背真题的单词顺利过关的。
  主要方法就是把真题里的单词都看一遍,不认识的就画出来,认真的写到小本本上,研究个15年的真题左右你就会发现,不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少,很多重点单词永远都是重点,很多年的考题中都会出现。
  相信我,有了这些单词应付考研客观题就真的真的足够了。
  至于英语作文,当初和两个同学一起买了商志传奇作文班的课,听课只能一个人去,本人没有去,但是据说场面很宏大。去的同学回来把模板给了我们。
  当时发现真的写的不错,并且自己只需要加简单的几句话一篇文章就成了
  ,很是方便。
  英语复习的时间很短,基础差的同学可能需要费点力气……
  总结一下,就是记真题单词,背作文模板。
  2.3 政治
  政治其实要说的不多,当时大家都说好好复习和考前突击分数估计也就差10分,尤其是后边的大题,大家分差肯定不会太大,一定要把重点放在选择题上。
  于是,还是我们三个同学,把市面上能买到政治题几乎都买了,大概种类有10种吧,我们只做选择题,不停的刷,不停地背错题,持续时间大概是考前的20天左右。
  大题买的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就是底下这货
  然后把大题背了一遍,不愧是老肖,当初真的命中题了,具体忘了是两道还是一道半了,反正当时很开心很开心。
  只买了这些东西,没有买什么政治红宝书,理由一样,太厚了,对于我这种看文科资料能睡着的人,实在是不合适(依稀记得初中历史考30分老师的惊讶
  )。别吐槽,要脸。
  索性,政治考的还不错,对了答案,选择题就错了2个,总分也还不错。达到了自己的预想成绩。
  划重点:多刷选择题,多刷选择题,多刷选择题
  2.4 专业课
  考试之前,觉得自己专业课至少能考140,但是结果考了71还是72……
  所以,专业课我不敢提供任何意见,只能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训,期待你们可以从我的错误中总结一些东西,别范同样的错误。
  请听我细细讲来
  专业课考数模电、数字信号处理
  本科数模电学的很好,数字信号处理一般
  网上找到一家报考大学的专业课真题和辅导资料,当时真的是因为缺钱,没脸问家人要,所以就只买了这份资料,也是因为这份资料把我推向了专业课的坑
  和其他科目一样,我仔细的研究了辅导材料,仔细的研究了真题,自己也模拟考过,妥妥的140+
  但是当我拿到考试题以后我真的傻眼了,完全是不同的类型题,再加上心慌,所以考的很差
  考完以后直接就找卖家了,结果告我说今年的专业课改题了
  至今我都不知道是这个人骗我还是真的改题了
  划重点
  (1)专业课一定要多买几套题,千万别放不下脸问父母伸手要钱,他们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2)最好能找到考同一个学校的师兄师姐,让他们给你找题,据我所知,很多学校都给划考研专业课重点甚至是真题(我校就有,本校的没有低于130的)
  (3)专业课很好和别人拉开分,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比别人低60-70分
  3、关于复试
  等你过了初试这一关,那你就离成功上岸不远了,但是依然不可以有丝毫松懈
  复试成绩一般来说占总成绩的30%~50%,每个学校都不同,但都在这个区间浮动。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单位有一票否决权,只要复试不合格,初试再牛都可以不要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复试!
  复试内容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己定的,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是初试外的另外的专业课,面试又分为英语和综合面试。
  笔试准备要趁早,基本上是初试结束后就得开始了,千万别等到初试成绩公布后在开始(除非你是本校考生),一般学校都会给一个大概的范围,一定要多了解,想尽一切办法准备要考的知识点
  面试有几点要注意:
  (1)自信。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自信,万不可以乱了阵脚。不懂得问题别直接说不会,也不要乱说,老师都不傻,委婉的从你了解的角度大概说一说,然后不好意思的说大概就了解这么多,老师一般不会为难。
  (2)着装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就好。没必要穿正装,高校的老师们感觉都比较随意,搞个正装会突兀。总之你得让你自己看起来有干劲、有朝气
  (3)准备一段英语自我介绍。万一就需要呢!别管自己的发音准不准,能听懂就OK,并且大多数老师都不一定能听懂,自信就好。除了部分海龟老师和大牛,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都不是特别吊(当然读写能力大多不会差,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避雷区
  出了成绩以后提前联系导师是必须的。但是万万不可以同时联系好几个,不要邮件群发,老师们的消息有时候会互通,当发现是同一个人找了不同的老师,你的结果估计就是game over。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
  说了很多,也很乱,用一张思维导图给大家总结一下吧!
网站目录投稿: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