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巴金随想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发表《灭亡》时始用笔名巴金。"五四"运动后,开 始接触新思想。1923年5月,同三哥一起来到上海。1927年4月的夜 晚,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上开始写《灭亡》。1928年底从法 国回到上海。1934年11月横渡日本,在横滨学习日文。1935年8月从 日本回国。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丛书。抗战期间,辗转于昆明、 贵州、四川等地,创作不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参加了一些社 会活动。1959年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我国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 集的工作。1967年到1976年,整整10年,停止了手中的笔。1976年, 重新拿起笔创作《随想录》。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终身从事专业创 作,著作丰厚。主要代表作有:《灭亡》、《新生》,《家》、《春》、《秋》, 《寒夜》等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等中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 散文多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巴金文集》十二卷。新时期巴金创 作有 《随想录》。
  内容概要
  怀念萧珊(节选)
  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 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 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 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 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一个朋友的劝 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 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 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 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 工作相当忙碌、紧张,她却精神愉快。但是到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 被叫回"作协分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急风暴雨般的斗争, 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分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惶失 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 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作箭靶,还有人 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协分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 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 过一个时期,她写了认罪的检查,第二次给放回家的时候,我们机关的 造反派头头却通知里弄委员会罚她扫街。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 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 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 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 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 (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 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这就是她的最后,然 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小端端(节选)
  端端有一天上午在学校考数学,交了卷,九点钟和同学们走出学 校。她不回家,却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了两个小时,到十一点才回来。 她的姑婆给她开门,问她为什么回家这样迟。她答说在学校搞大扫除。 她的姑婆已经到学校去过,知道了她离校的时间,因此她的谎话就给揭 穿了。孩子受到责备哭了起来,承认了错误。她父亲要她写一篇"检 查",她推不掉,就写了出来。孩子的"检查"很短,但有一句话我现 在还记得:"我深深体会到说谎是不好的事。"这是她自己写出来的。又 是"大人腔"!大家看了都笑起来,我也大笑过。端端当然不明白我们 发笑的原因,她也不会理解"深深体会到"这几个字的意义。但是我就 能够理解吗?我笑过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十年浩劫 中(甚至在这之前)我不知写过、说过多少次"我深深体会到"。现在 回想起来,我何尝有一个时期苦思冥想,或者去"深深地体会"?我那 许多篇检查不是也和七岁半孩子的检查一样,只是为了应付过关吗?固 然我每次都过了关,才能够活到现在,可是失去了的宝贵时间究竟有没 有给夺回了呢?空话、大话终归是空话、大话,即使普及到七八岁孩子 的嘴上,也解决不了问题。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讲空话、大话的苦头, 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演我们的悲剧?
  二十年前(节选)
  晚上我睡前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一点半同萧珊雇三轮车去 作协。两点在大厅开全体大会批判叶以群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四点后 休息。分小组开会,对叶以群最后的叛党行为,一致表示极大愤慨。五 点半散会。"我动着笔,不加思考,也毫不迟疑,更没有设身处地想一 想亡友一家人的处境。我感到疲乏,只求平安过关。一个月后一天上午 我刚刚上班,给造反派押着从机关回家,看他们"执行革命行动"。他 们搜查了几个小时,带走了几口袋的东西,其中就有这几年的日记。日 记在机关里放了将近十一年,不知道什么人在上面画了些红杠杠,但它 们终于回到我手边来了。都是我亲笔写的字。为了找寻关于以群死亡的 记录,我一页一页地翻看,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也越是瞧不起自己。 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为什么呢?我不 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存自己,哪管牺牲朋友? 起先打倒别人,后来打倒自己。所以就在这个大厅里不到两个月后,我 也跟着人高呼"打倒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巴金"了。想想可笑,其实可 耻!甚至在我甘心彻底否定自己的时候,我也有两三次自问过:我们的 文化传统到哪里去了?我们究竟有没有友情?我们究竟要不要真实?为 什么人们不先弄清是非,然后出来表态?不用说我不会得到答复。今天 我也常问:为什么那些年冤假错案会那样多?同样也没有人给我回答。 但是我的脑子比较清醒了。
  作品鉴赏 "五四"文学的著名作家,著作等身,创作了好些在中 国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和散文,哺育了几代青年的成长。在中国文学的 新时期,他的创作又再攀高峰,他的散文《随想录》在海内外产生巨大 反响。这几大卷散文集大体上是围绕着对于"十年浩劫"的回忆而撰写 的。这些散文的主题之一,是说真话,这也是《随想录》的基本精神。 说真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符合事实的话,就是要把事情的真象拿出 来。说真话的反面,就是说假话,说违心话,说谎话,说骗人的话。 《二十年前》一文是从对待友人叶以群在运动中自杀一事的态度,来对 自己进行严格解剖的文章,它的残酷的真实性迫使每位读者都得赤裸 裸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巴金说他翻阅记录这件事的当年日记,"越看越 觉得不是滋味,也越是瞧不起自己。"一个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 是伟大的。作者在这里的忏悔是非常真实的,而且由内疚引出了很多的 思考。最后,巴金提出了两个震聋发聩的问题:我们究竟要不要真实? 为什么那些年冤假错案会那样多?这就是说,真实与欺骗之间泾渭分 明,二者的界限本来是很清楚的,只是为了某种功利,以需要代替了真 实。在巴金看来,那些年冤假错案那样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和复杂 的,但是,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酿成,也可以在知识分子自身找到原 因,那就是舍弃了真实。《小端端》是写巴金的几岁的外孙女端端说谎。 端端其实只说了一个小小的谎,比政治家们的谎言小多了,也可爱多 了。端端的因说谎而进行的"深刻检查",引起了巴金的笑声。然而巴 金说他笑过之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在这里,巴金 对于出自孩子之手的"深深体会到"几个字的意义的分析,完全是出自 于他的经验阅历,然而也颇有当今西方结构主义的意味。十年浩劫中谁 的检查中都频频出现这几个字,可是谁都并不理解这几个字的意义。现 在这种说空话、大话的毛病正传染在孩子身上,难道不应该救救孩子 吗?节外生枝而且意味深长的是,《小端端》发表之后,给端端这孩子 引来了许多麻烦,邻居与同学都拿她说谎话空话的事打趣她。于是,小 端端回家请求外公:"以后把我写得好一点吧。"这又说明,在这舍弃真 实的世界上,要创造说真话的空气,是相当困难的,巴金也只好请求上 海的晚报不要转载他的文章了。《怀念萧珊》是巴金一篇重要散文,萧 珊是巴金的妻子,比他年龄小许多,然而却在十年浩劫中一病不起并因 癌症逝世了。这故事听起来就让人感伤。巴金的心自然是流着血来写这 篇文章的,然而,从文章说,巴金的感情显得很平静,很有节制,他不 要写一篇通常的哀悼文章,他不要写一篇悲痛欲绝、哭哭啼啼的文字, 他甚至不要写一篇愤怒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罪行的文章。巴金 的那分平静,是饱经忧患、尝尽生离死别之苦以后的平静;然而,平静 并不等于死水一潭,平静是智慧,平静下来才能面对真实。在这篇散文 里,巴金的忏悔内疚,萧珊的痛苦命运与缺点,社会在浩劫年代施加在 一个脆弱女性身上的无情打击,都得到最真实的表现。尤其是对于萧珊 缺点的严峻剖析,真实得有些令人胆寒,令人不寒而栗。通常都这么说: 批判会上无好话,追悼会上无坏话。现在,巴金在痛悼爱妻的充满了忏 悔内疚的散文里,坚持真实地写出了萧珊的缺点:有才华但缺乏刻苦钻 研的精神;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 勇气;希望改造思想,但又想走捷径;在政治风浪中张惶失措,盼望什 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都离开了她。巴金为什么要这样? 为了真实。真实地写出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怀念。这样的文字,有益 于后代。
网站目录投稿: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