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无边界中美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自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至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再到如今的2018年,中美双边友好交流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这期间,很多人为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发展默默付出着;青年人作为两国交往的未来使者,正在与两国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逐渐成长起来,中美双向留学成为中美教育界正在共同促成的方向。
  1994年,已是高中生的Frank Whitaker第一次来到亚洲的菲律宾之时,他对中国还没有什么概念。
  在美国,Frank Whitaker成长于一个德国移民居多的地区。他的父母亲是捷克移民,在他所经历的教育中,德语和西班牙语是他除英语外接触最多的语言。也因此,直到Frank升入高中、来到亚洲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未来会去欧洲发展。
  高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Frank来到菲律宾做了一年的交换生。一年中,他对亚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回想起当初的想法,Frank告诉《留学》,"从那时起,我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未来一定还要回到亚 洲!"
  菲律宾交换一年之后,Frank回到美国继续大学学业。那时候学校要求学生报选一门语言课。因还牢记着之前自己回到亚洲的决定,Frank想报一门亚洲的语言来学习。当时的他注意到汉语是所有亚洲语言中的最大语种,便选择了中文来学习;中文老师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白诗浪。
  Frank Whitaker,也就是白诗浪,与中国的缘分由此开始。
  北京赴上海就任前
  尼克松刚刚逝世
  今天,白诗浪在跟《留学》谈到他的中国经历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怀念。
  "一年的中文学习是个不错的开始",他说,在这之后,他又到中国台湾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进修。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正式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现状和历史。
  两年的进修之后,白诗浪再次返回美国,拿到他在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年轻的他进入了当时的美国政府机构,开始为美国政府工作。因着他的学习经历与兴趣,他工作的方向,便是亚洲国家。
  据白诗浪回忆,他就任期间第一个外勤事务的工作地,便是他曾经去过的菲律宾。而第二个,是中国。
  白诗浪在从北京赴上海就任前,恰逢尼克松总统刚刚逝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拉动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曾在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时的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官邸在北京的光华路,今天的白诗浪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北京的那条光华路是那么幽长,路的两边停了很多黑色的沃尔沃轿车,都是中国各界来悼念尼克松总统的队伍。"
  领养了一个上海闺女
  纪念完尼克松总統的第二天,白诗浪一家来到了上海。"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上海的市中心,街道上几乎还没有什么外国人,我了解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上海。"白诗浪告诉《留学》。
  那时候的上海少有汽车,白诗浪一家人常常骑着自行车,去上海的很多地方郊游。同时,白诗浪一家也钟爱逛街,与当地一些菜农、商铺、饭馆等关系都非常融洽。
  "那时候我们去一些常去的饭馆,基本都不用点餐,老板就知道我们吃什么菜。" 白诗浪告诉《留学》。
  白诗浪还领养了一个上海女孩儿作为自己的女儿。亲情的纽带,寄托着他对上海深深的感情。
  负责富布莱特项目
  访遍中国大学
  上海任期结束后,白诗浪又来到了北京,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中国的教育体系。
  当时的白诗浪,是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富布莱特项目,是当时中美两国唯一的政府间教育交流项目。该项目成立于1946年,以倡议者富布莱特参议员的名字命名。白诗浪告诉《留学》,自己是富布莱特的支持者,也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努力。
  富布莱特项目在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影响力很大。当时的项目或者单位共28所,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中国顶尖学府。
  "通过富布莱特项目,我几乎访遍了中国所有的大学,开始深入了解中国的教育系统,同时也对整个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白诗浪告诉《留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认识到了两国之间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决定要为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尽一份力。"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就必须来到中国
  2017年8月,白诗浪再次来到中国,此次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教育参赞,这已经是白诗浪第四次来到中国工作了。
  使领馆的新闻文化参赞,其职责是协助使馆其他官员进行新闻文化方面的工作,包括向本国文化主管部门报告驻在国新闻文化方面的情况,发展两国新闻文化关系,安排两国文化界人士的相互交流等。白诗浪目前负责这一领域整个中国的事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和成都。
  从1994年到2017年,包括语言学习在内,白诗浪花了23年时间来熟悉亚洲以及中国,可以说已经是个相当资深的中国通。当《留学》问到,当下的美国年轻学子,会因为什么而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时,白诗浪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美国不少学生已经意识到,未来世界,学好中文很重要。中文在世界各个领域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变大,想要学好中文,中国是最优的学习场所,有着最好的学习氛围。就像中国人去英语国家学英文一样,要想学到最好的中文,就很有必要来到中国。
  其次,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对优秀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重要。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是全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白诗浪通过自己逐步了解中国的过程感受到,仅靠表面上的一些肤浅或碎片化的感受,是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他认为,仅仅在中国的大城市,仅仅在中国的商场,这样看到的中国,是片面的。作为一名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一定要走出大城市,看看更为广阔的中国,才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真实性和复杂 性。
  再者,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即便不那么深入的探索中国,短期的游学或者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近十年来每年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未来即使在美国本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为数不少的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与这些身边的人进行交流沟通,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适应有中国人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六个孩子的父亲
  谈中美教育的不同
  白诗浪不仅是六个孩子的父亲,包括前文提到的上海收养的闺女。在中国期间,他还因为工作需要亲自走访了中国多个地区的几十所有代表性的大学,因而,对中国的学生也相当熟悉。谈到中国留学生倾向于选择留学美国的原因,他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美国教育体系所鼓励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美国教育最吸引国际生的地方在于它的教学方式,在于其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挑战权威的课堂体验。在美国的校园里,学校会鼓励学生去进行批判性思考,去质疑一切,去依靠自己的方式发现事物的真相。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反对一切,而是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习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点,直到最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答案,整个学习过程才算完整。"白诗浪告诉《留学》。
  "了解中国人,对于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华活动。此次访华活动在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其访华过程中,双方将共同努力促进中美双向留学、推动两国教育机构和学者间的交流合作提上了日程。在此次访华之后,中方将实施"优秀美国学生短期留学中国计划",未来4年向美国提供一万个学分生奖学金名额。同时,双方也欢迎每年在两国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并在两国新设若干"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针对这一新项目的生成,白诗浪表示非常开心。他告诉《留学》,"有一点我一直深信不疑,那就是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国人怎么看自己,怎么看世界,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但凡有能够促进美国学生认识中国的项目,我都会极力的赞成。"
  促进美国学生來华留学
  "十万强"已顺利实现
  "百万强"仍在推进中
  提到中美文化交流,有两个项目不能不提,那就是"十万强"计划以及"百万强"计 划。
  "十万强"计划最早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访问中国期间宣布,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2010年5月在北京正式将计划签署为双边协议。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加深美中在教育、科技和体育等领域的互动合作。"十万强"计划的目标人群包括了高中、大学以及研究生院的学生,来中国读书还是实习都算在内。
  "十万强"计划主要针对两类美国学生,一是致力于培养美国下一代中国问题专家的美国高知人群,他们应该是在中国进行过多年学习、真正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另一类是对中国感兴趣,却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无法到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如高中生和社区学院学生等。
  在学科方面,以往美国学生赴华大多学习语言、历史等人文学科,"十万强"计划鼓励更多学生赴华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医药等学科,同时兼顾教师等职业交流和培训。在地区方面,推动美国留学生涉足中国大城市以外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比如云南,曾一年接收了400个美国学生。
  该计划实施后的五年之间,在私人募捐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帮助下,第一年共有13674名美国来华留学生,且数量在此后几年不断攀升。到2014年7月,美国宣布"十万强"计划已经实现。
  在"十万强"目标实现的同时,奥巴马政府又启动了新的目标:"百万强"计划。但这个计划的重心在美国国内,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中文。
  "这一计划目前仍在实施过程中,美国通过大量培训能够在美国教中文的老师,通过这些老师在美国的中小学普及中文。会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想要来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数量也会随之增长。"
  无边界,是教育为未来做的事情
  作为负责中美文化交流的官员、六个孩子的父亲,在谈到中美之间教育交流的理想状态时,白诗浪总结了一个关键词:无边界。
  所谓的无边界,颇有中国儒家"大同"的意味。无论是美国学生学好中文,进而了解中国,还是中国学生学好英文,进而了解美国,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自如的对话沟通,同时对于彼此的生活、思想、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白诗浪谈到,当年参议员富布莱特先生,就看到因为国家与文明之间的不理解,而发生了战争,最终带来如此巨大的创伤,才提议要成立这个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国之间交流的富布莱特项目。
  "我同样也是这样希望。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希望我未来的孩子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希望所有的未来一代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教育能够为未来做的事情。"白诗浪告诉《留学》,"因着教育,我也为未来世界的冲突预防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摘要
  Q=《留学》记者
  A=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白诗浪
  Q:2017年以来美国的移民政策不断收紧,是否会影响到中国赴美留学生?
  A:"到目前,没有出台任何限制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政策。"
  首先,直至目前,美国并没有出台任何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的政策。而移民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的边境,这一系列的政策从长期效果来看,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其实是有帮助的。美国会一直欢迎中国学生以及其他国际学生来美国学习,此类学生的数量,我认为不会因为移民政策受到负面影 响。
  Q:2017年美国校园安全事件发生较多。美国的院校保护措施是否健全?能否保证中国留学生们的安全?
  A:"美国的孩子也都在那些学校里。美国家长也极为关心这个问题。"
  假如美国的院校不够安全,恐怕我本人也早就已经抓狂了。因为我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他们每天生活在学校里,也是我重点担心的对象。美国院校的保护措施不只针对中国学生,所有学生都需要他们保护。因而在发生某个安全事件时,美国家长们也很担忧。但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只要我的孩子求学的城市发生了任何与安全相关的事情,我都会第一时间收到邮件或者短信,以告知我的孩子是否足够安全。仅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出美国院校对于学生安全的重视。
  Q:对中国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
  A:"承德锅贴。"
  对中国印象深刻的东西特别多,不光是我,我的整个家庭对中国印象都很深刻。我的六个孩子,最大的一直都觉得北京是他的家。最小的那个,离开北京的时候才8岁,也特别想回来。六个孩子中,有三个很喜欢学中文,在原来,我们一家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吃中国的特色小吃,尤其是那种小馆子里的,或者街边的小吃。而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河北承德一家特别小的馆子里卖的锅贴,就是在小摊子上现烤现卖的那种,当时我们一家人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吃上,印象深刻!
网站目录投稿: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