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豆瓣阅读优惠券得来的。电子书的好处便是不用一字一句写下来,复制粘贴很容易,问题来了,却是极陌生,四处散乱的模样,完全按书的先后次序操作,有这样感觉,也是莫名其妙。就只得稍做变动,把每一章后面作家怎样做大纲结集在一起,移至正文后面 。也并没有好许多。 就像没有看过这本书一样。 以下为摘抄: 「主人公的目标、路途上的障碍(包括其来源)、她应对障碍的对策、她是否克服了障碍(结果经常是否定的)、如果她失败了后果是什么等。我会努力想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也会标明场景的发生地、涉及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目标和障碍。这一部分,我一般不会抠得过细。写提纲时,我会随时记录灵感。一般情况下,我要先对每个场景有个大致的了解,才会动笔写初稿。 「线性提纲是线性思维,如果你想从空间切入看待问题,思维导图是不二选择。首先,你需要在纸张的正中央写下小说的主题或核心事件,接着在其周围写上相关话题,之后再在话题周围添加相关小话题即可。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它会帮助你探索小说的一切可能。画思维导图时,不要质疑自己,尽情写下脑海中的一切,不经意间,你或许会写出绝妙的点子。思维导图可以打开我们的视觉思维和潜意识,当你思维阻塞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摆脱困境。 「如果你是视觉型学习者,你可以尝试创建小说图片文件夹。你可以用文件夹制作 "演员表",检索可能的故事场景并收集相关的道具。一旦将图片同特定的场景联系起来,模糊的场景就会清晰许多」 「具体:评论家不能光说自己喜欢这本小说,他必须给出具体理由。小说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何精彩? 全面:评述应涉及小说的方方面面,情节(包括轨迹、节奏及原创性)、人物(包括性格、轨迹及发展)、对话、主题、**,都应有所评论。 满足:尽情称赞你的小说,不要吝惜任何溢美之词。这位评伦家完全理解你的小说,他和你一样喜欢这部作品。既然是从他的视角写,为何不写得开心点呢? 写完评述后,你将得到清晰的目标,接下来塑造小说就有方向可去了。」 「除了向前提发问外,还要问一些常规性的问题。 小说情节中有哪些重要时间点?(列出4到5个) 能不能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来说明这个时间点的复杂性? 时间点的复杂性会不会让人物感到不自在?」 这些复杂性会不会对背景提出新的要求? 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激发事件对谁的影响最大? 人物是否面临两个以上的难题或困扰?哪一个为冲突或戏剧化提供了最大可能? 充分构思一本小说,并不意味着预先知道小说的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拐点。」 「对于那些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场景,我写提纲时会尽可能宽泛地处理。一个令人恐惧或沮丧的场景,倘若在提纲中就按逻辑一五一十地列出来,只会给后续的初稿创作徒添烦恼。」 「把"如果"问句清楚地写出来,这些问句能够放飞你的想象力,你可以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可能。就算有想法行得通,也不要轻易满足,继续发问,"如果这两件事发生了,那另一件事也发生会怎样?"或者"如果发生的是另一件事会怎样?"小说总有无限可能。」 「写精简版提纲时,你是对小说原材料进行初次加工,你可以趁此机会,砍掉不合适的部分、完善留下的部分。留心观察,看哪些场景可以删去,哪些拖沓的场景可以合并。删减合并的工作,你可以留到初稿之后完成,但在提纲阶段就调整会简单得多。 思考每个场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记下可以删去的场景、可以合并的场景以及可以改善的场景。人物与小说背景亦是如此。你能否合并两个甚至更多的次要人物以减少小说的人物数量呢?人物数量越少,小说就越集中,结尾也会好收一些。不过,在精简小说的同时,你也要勇于放手,让小说自然展开。」 「你可以像我一样,写完初稿后再分章节,但写精简版提纲时,你已经可以思考如何拆分章节和场景了。一般而言,小说的切分会在其戏剧性时刻自然完成。你要做的是处处留心、寻找契机,在提纲中加入震撼的场景结尾。」 「倘若每个场景都以悬念作结,这也是一种无聊。因此,你无需绷紧每个场景的弦,你只需确保每次结尾读者都能得到一个问题即可。」 「在动作场景中,多用短句可以赋予文字张力与节奏感。如果你想快速推进场景,那就力求简明;相反,如果你想让场景悠闲一些,那就把笔调放缓。对场景和章节的长度而言,这一点同样奏效。」 「要想将人物的变化刻画得立体鲜活,首先,你要清楚,人物在故事起点是怎样的?他在意什么?他信仰什么?他在特定情境下会如何行动? 在小说起点,人物总是有缺陷的。一般情况下(但也有反例),主人公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为读者提供翔实的例子,以展示人物需要变更的行为或信念,这点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尤为重要。 为人物配备所需的工具,以便他提升自己。工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如一位导师的建议,它甚至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情境,人物借此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当之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在小说中,人物的变化应以渐进的方式体现出来。」 「等到小说**再揭示真相,让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碰撞在一起。我们无法总这么做,不过,如果你可以让内在冲突的**与外在冲突的**同时发生,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人物而言,他所能遭遇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设法写出十种可能。快速写下你的想法,不要理会它是否靠谱。如果你写出十种可能后,依旧找不到可行的方案,那就再写十种。只要你能让人物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读者自然会被书中的悬念所吸引。 一张一弛。不要光记着**冲突,却忘了调整其强度。穿插相对平和的情节,否则读者会厌倦的。」 「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几个极具感染力、令人难忘的词语,并适当加以重复,我们就可以深化小说主题,帮助读者超越意象的表面含义,从而发现其内涵。 「激发事件会对人物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激发事件则由幕后故事自然引发。从激发事件入手,探寻人物过往的宝藏,我们的思维会更清晰,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该问什么,比如: 激发事件的种子埋藏在他过往的哪些经历中? 人物如此应对激发事件,与他的哪些经历有关? 激发事件会因哪些遗留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将激发事件比作门:"关键是要问自己,主人公能否从情节中顺利脱身,继续过他从前的安稳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你还没有踏入那扇门。" 激发事件前,也可能上演重要场景」 「激发事件应安排在小说的四分之一处或之后。留够足够的篇幅,你才有可能以合适的节奏介绍人物、其个人困境及其日常生活。这样,读者就容易同人物产生认同感,当激发事件来临时,他们才能感到事态的紧急。」 「尽早提供线索以暗示幕后故事的存在,但请等到最后一刻再揭示它。也就是说,等小说缺它不可的时候,再让它出场。 简洁有力地勾勒幕后故事,篇幅越短越好。大段的回忆场景只会打断小说的节奏。」 「慎重选择小说的主要背景。不要随意选择背景。你第一个想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要鲁莽地将人物扔到里面,要停下来想想小说的需求。你要在背景里度过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你必须找到最合适的背景。 写好你的主要背景。一旦为小说选好了背景,你就要写好它。不论小说的背景是战俘营、宇宙飞船、牧场,还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府邸,你都要竭力刻画好它,否则,你绝抓不住读者的注意力。对读者而言,在小说中体会一个精彩的背景,比走马观花地逛六七个好得多。 合众为一。尽可能精简次要背景。可能的话,你甚至可以将它们合众为一。主人公没有必要去了饭店后又去酒吧和小吃街,他只需去一个地方就够了。这样,你就无需费力介绍新背景,读者也可以舒坦地回到老地方。同时,你还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塑造场地的次要人物,从而丰富小说内涵。 为背景铺设线索。精简了背景数量后,你有丰富的机会为背景铺设线索。比方说,你要安排一场大事件,而地点又设在书中的一个重要场地,由于它反复出现,你大可以在之前的场景铺设线索。这样,当人物故地重游时,读者就可以察觉到前后的联系,从而获得阅读**。」 「视角常常对应着重要人物,否则,读者为何要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如果书中的视角多于一个,读者就可以透过不同人物的思维看待问题。 增添视角意味着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考验其耐性。 视角过多会让小说变得散乱、没有重点。」 「引入新视角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新的视角是非加不可,抑或是可有可无。如果你可以用现有人物视角描述场景,你就没有必要引入新的人物视角。」 作家们对大纲怎么说: 「我试图通过写提纲来思考和确认小说中的重要节点。构思小说时,我会首先基于小说主旨,设计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有时会以流程图的形式将提纲画在纸上,或者干脆用便利贴,这样小说的重要情节点就依次浮出水面了。我将这样的表格称作"动点进度表"。当你按顺序浏览重要节点时,你就知道小说是否行得通,小说节奏、小说轨迹、人物轨迹是否合适也一目了然。有问题的部分,你大可以通过调整提纲来解决,而不用大费周章重写初稿。」 「把"如果"问句清楚地写出来,这些问句能够放飞你的想象力,你可以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可能。就算有想法行得通,也不要轻易满足,继续发问,"如果这两件事发生了,那另一件事也发生会怎样?"或者"如果发生的是另一件事会怎样?"小说总有无限可能。」 「好提纲和好初稿一样,都是改出来的。这个阶段,我不怕走弯路,我会把提纲看作纸上的头脑风暴。经过一番努力,我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当然,此时的提纲,已经经过数次修改了。」 「先让小说打动自己。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回声。如果一部小说、一个人物、一个主题足以令我撕心裂肺或满心欢喜,那说明我找到了某种强烈的情感;如果我能妥善地传递这一情感,读者就可以获得相似的体验。」 「我会先将想法逐一写到索引卡上,之后我会通过洗牌的方式找到小说的最佳排序。换言之,在了解小说整体布局和各要素关系之前,事件在何处发生、真相在何时揭露,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需要进一步调研的内容我会记下来,以便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搜集更多的灵感。我偶尔也会写详细的小说概述,从而对小说主题进行大胆探索以丰富小说层次。 「小说的魅力多源于结构,即人物的行动及其对他人的影响而非微观上的细节或文字。」 「初稿总是值得保留的。你初次动笔写某个场景,肯定障碍重重,但此时的文字亦会饱含新鲜感。之后,如果你文思枯竭或觉得文字雕琢痕迹过重,大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初稿,不出意外的话,你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回小说丢失的生命力。」 「写提纲前,我需要对小说人物、地理环境及关键场景有所了解。对我而言,写提纲就是设法连接这些点、填补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同时,我还要思考以何种顺序展示情节才能让小说更具感染力,我可无法从零开始思考一切。写提纲解决的是如何组织素材而非如何创造素材。因此,写提纲前,我需要对小说有一个初步印象。」 「你越早确认小说的动机、愿望、目标、冲突与主题,越早将它们融入到作品之中,你之后的创作就会越顺利。不要马不停蹄地一直埋头写,要学会时常从创作的旋涡中跳出来,对小说要素进行评估。我们忙于概述情节时,有时会忽略了小说要素。」 「第一步,我会就情节展开头脑风暴。我为新书搜集素材时,会列出情节点的各种可能。我会记下一切有趣的想法。不出意外的话,我疯狂的想法可以填满好几张纸。 第二步,我会就主要人物展开头脑风暴。与情节类似,我构思新书、搜集素材时,会记下我对人物的构想。随着记事本上的笔记越写越多,人物也愈加丰满。人物成型后,我会将合适的内容誊写到人物表格上。 第三步,我会写出简要的情节提纲。我会从之前的成果中挑出重要场景,或者说重要事件,按顺序排列它们。之后,我的工作是设法将它们衔接起来。 第四步,准备就绪后,我会为每个章节写一段话。这些段落并不复杂,但足以让我看出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记住情节与人物轨迹终点的同时,灵活一些。正所谓曲径通幽,有时候绕点路会更好。旅途中留心观察,或许你会发现提纲中没有的站点与景色。享受小说之旅,记录好旅程的点点滴滴。」 「创作古代史小说时,我会基于对小说的理解,先写一小段提纲。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会发现许多令人欣喜的信息;同时,我会逐步完善提纲。写提纲时,我基本不用序号,我更喜欢用写文章的方式写提纲。为了做足准备,我的研究通常要持续一年之久。这一过程中,我的提纲自然会不断变化,它日趋复杂、日趋完善。 通过提纲、研究、人物塑造的三重奏,我的人物自然而然地拥有生命力。可以说,三个部分缺一不可。首先,我会就小说的历史背景展开细致研究,从中获得生动的细节,从而为提纲的拓展与修改提供素材。与此同时,我会以第一人称视角写人物小传,我会写成册的内容,但它不一定是关乎小说的。我有很多的内容可写:写他们难以忘怀的童年,替他们好好介绍自己就如同填写交友网站信息一样,还可以写他们喜欢的事物及理由。随着研究和提纲的推进,人物会自然成型。比方说,我可能发现一个为众人所忽略的生活细节,它与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它足以改变整个提纲。正是因为这一细节,读者才能走进书中的时代,真正接触其中的人物。可以说,提纲与研究携手成就了人物。 当我需要简要版提纲时,我只需对照先前的文稿,整理出一份带序号的提纲即可。」 「我会先列出一个主要情节和两个次要情节。我要确保主人公在小说结尾有所成长。次要情节的存在是为了阻止主人公顺利实现目标。次要情节往往会为我创造次要人物提供灵感,他们推动情节的发展,促成主人公的行动。我创作时喜欢用表格,一个表格是为人物准备的,另一个则是为场景准备的。每个场景我会写一千字左右,也就是说,创作一本七万字的小说,我需要七十个场景。 写提纲是一种规划,我可以借此**张力、添加象征、平衡人物与情节间的关系。」 「我的写作简明扼要。我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对白和行动,至于描述类的文字,足以勾勒场景即可。我需要了解场景的走向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就算是即兴创作,我也是在场景的框架内发挥。有时候,我会临时添加一个场景,但它一定是人物行动的自然结果。 我正在写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为了确保小说人物和当初的时间点、地址、事件、气候、战争、史实人物相匹配,提纲必不可少。没有提纲,我无法在小说中重现历史。 我会用线条连接场景和人物,如果很多线条同时朝一个方向延伸,我就可以选取合适的位置,加入其他人物、情节或场景。总之,要想写好提纲,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何处落笔,你不妨想象一下,自己最想阅读的小说、散文、诗歌或其他体裁的作品是怎样的?想好后,你就可以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