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垃圾分类被普遍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步骤。2016年9月,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将"分类回收,促进利用"作为基本原则。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教授杜欢政认为,要消除垃圾围城的隐患,首先要从改变公众观念做起,特别是要推进垃圾分类。但是,国内垃圾分类仍然做的不到位,那么,为什么垃圾分类在中国难推广呢? 垃圾分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的工程,它的复杂程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结合我国国情,存在着以下几个原因: 1、我国人口基数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人口平均素质不高,环卫工人专业素养不够,垃圾收集、装卸、运输、处置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2、中国的垃圾分类可操作性太差。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八类,第一类:可燃及厨房垃圾 ;第二类:塑料瓶类;第三类:可回收塑料;第四类:其他塑料、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第五类:不可燃垃圾;第六类:资源垃圾;第七类:有害垃圾;第八类:大型垃圾家电。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桶上只有两种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于非专业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判断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样的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3、我国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来自厨余垃圾,这个比例远超过其他国家,因此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和动植物油类含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因为包括日本在内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饮食方面用油的很少,而且饮食种类相对简单,而我国得益于几千年来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导致我们产生的厨余垃圾具备以下几个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性:湿答答(含水率高)、黏糊糊(含油量高)、臭烘烘(有机物高),这种垃圾特性无形中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难度。所以垃圾分类做不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也是功不可没。 关于垃圾分类遭遇滑铁卢的原因众说纷纭,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原因。 其一,居民个体的内在因素,包括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低,对垃圾分类抱有抵触态度等。 其二,垃圾分类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报道显示很多地区虽然居民预先做好了分类,但是市政部门回收时却依然将垃圾合并处理,"一锅化"的后期处理直接影响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制度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前期的分类,造成恶性循环。 其三,垃圾分类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比如奖惩制度,相关的宣传制度等。 以上就是本站给您整理的为什么垃圾分类在中国难推广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小编的文章能帮助大家增加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对这部分社区环境安全小知识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继续阅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