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着凭直觉或者随波逐流的感叹:"子弹短信干不过微信,我不看好子弹短信"。不如跟着文章从MVP方法的角度看看:子弹短信身上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前言 温馨提示,这篇的前言并不长,但我还是画了一条"楚河汉界"。对于读书或看文章喜欢直接进入正文的同学,可以直接跨过"楚河汉界"看正文。 啊~多么懂你的产品汪。 这已经是第3篇关于子弹短信的产品分析了: 第一篇《9个方面分析:子弹短信哪里强?》写完鲜花与板砖齐飞; 第二篇《剥开子弹短信外壳,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药?>》写完基本上就是板砖齐飞中间夹杂几朵鲜花了。 不过这个也在意料之中,毕竟第二篇是从"里子"进行分析,"里子"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很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到,一千个人可能会分析出来一千个结果。从没有接触过或接触产品方法论很少的人来说,看着就是很扯蛋。 尽管收获很多板砖,但是分析还是要继续的。正好子弹最近也比较消停,也省的有人说我蹭子弹热度。虽然子弹凉了,但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还会继续燃烧下去。 虽然前面两篇分析已经把子弹从里到外扒了一遍,但是还有些没写到的。前面两篇主要是从"面子"和"里子"两个角度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子弹进行分析。 这篇主要分析的是子弹"十月怀胎"的过程。 —————————前言—————————-楚河汉界—————————-正文—————————- 互联网产品从0-1的过程,比较推崇MVP方法。下面将结合什么是MVP、为什么要MVP、如何MVP和总结四个方面,来分析下子弹是如何炼成的。 一、什么是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出自于《精益创业》这本书,中文名称为:最小化可行产品。即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开发成本,打造出一个可以供用户使用的"产品"。 注意:这里的产品不一定是一个app,也可以just是一个原型。 端上一盘经典的栗子。我们来看下以下两幅图,哪个是MVP产品呢? 图1 图2 答案是图2。 因为图2中的产品,无论在1-5个阶段的哪个产品,都是可供用户使用的。虽然第一个版本看上去非常简陋,但是是可以使用的,能够帮助用户达成他的目标。 而图1中,产品只有到了第4个阶段上线后,才能够正式使用。 二、为什么要MVP? 从上面的图2也能看出来,最初的MVP版本都是很简单的,在有些用户看来,甚至可以说极其简陋。 那么MVP产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2点原因: 1.验证产品是否是真实的需求,是否符合目标用户需求。 产品经理根据用户反馈以及用户调研等手段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出一款产品,但很可能推向市场后用户并不买单。因为用户很多时候是口是心非的,在一个假设的场景下,让用户去回答问题,用户大都是根据想象或直觉回答。 有个很经典的栗子: 某音乐公司做用户调研,问用户是喜欢黄色的音箱还是黑色的音箱,大部分用户回答的是黄色。在调研结束后,为了答谢用户,用户在离场时可以选择一款音箱带走,结果大部分用户选择了黑色的音箱。 啊~多么痛的领悟! 通过MVP的方式设计产品,可以快速的去验证用户的需求是否真实存在,以及是否是用户真实的想法。 2. 减少时间和资金成本 有的时候用户的需求很可能是个伪需求,如果未经验证直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去开发,那么最后往往会得不偿失。 举个栗子: 我们想在地铁口附近开一家驴肉火烧餐馆,经过调研观察发现:有些用户对于驴肉火烧是有需求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是不是直接找个地铁口,租个店铺然后开始经营我们的生意呢? 当然不是。 按照MVP的做法,我们可以先自己做(当然前提是自己做的还不错,至少能让人咽的下去),或者购买一些驴肉火烧之后,在地铁口摆个带轱辘的小摊(有城管来了好跑啊), 验证下是否会有乘客购买,有多少乘客购买,乘客在什么时间购买的比较多等等。如果这个地铁口不行,可以换个地铁口再试一试。 如果有用户购买,那说明用户是有需求的,下面可以多换几个地铁站看看有多少用户购买。如果验证需求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可以接下来考虑弄个类似早餐车一样的试营业一段时间,等流量以及转化率还不错了,那么接下来可以考虑开店铺的事情了。 相反,如果没有人购买的话,那可以考虑悬崖勒马了。 三、如何MVP? 前几天有一位聪明绝顶的技术大牛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感受到子弹短信的外壳有很多缺点,但是对于通信做的却如此流畅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对子弹短信进行了全面的解剖。 解剖之后发现了"惊天的秘密"。原来子弹短信的核心聊天功能,是调用的网易云信的sdk。坦率的说,就是自己包了个壳,底层技术都是网易云信提供的服务。 举个栗子可能更直观些: 我想吃饺子了。然后我跟小明、小白,小汪说请他们来吃饺子。我准备了白面,让小明准备了肉,让小白准备了芹菜,让小汪准备了调料。结果就是,我只出了1斤白面,最后请大家吃了一顿饺子。 (这个栗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毕竟我是靠人品生存的一只产品汪) 这个栗子可能不是特别恰当,主要是表达这个意思。 首先得承认这位技术大牛的技术还是不错的,把子弹拆的很干净,站在技术的角度也完全没有错。但是如果这位技术同学创业的话,雇了几百号程序猿开发出来一个庞大的大子弹,很可能投向市场之后发现,变成了一个哑弹,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用这个软件。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大家收拾行囊,领完盒饭后各奔东西。 但是如果站在产品的角度来看,子弹的做法简直是MVP的经典案例。虽然很多网友吐槽微信的长语音让人头疼,但是这样的用户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所以,子弹做了一个外壳,借助网易云信的底层技术,推出MVP产品去验证市场,可谓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一方面以最少的成本验证了目标用户需求,另外一方面上市7天融资1.5亿,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所以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 这个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 一款MVP产品,一般只有1-2个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堆积过多的功能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并且会延迟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错过最好的验证时机。 在生活中,有些有特色的餐馆,总会有那么1道招牌菜。比如说一提到香河肉饼,很自然想到的就是他的肉饼。 来看个经典的栗子:Zappos是国外著名的鞋类电商平台,创始人尼克.斯威姆最初是两手空空如也。他跑到隔壁鞋店拍了一些照片之后发布到网上,有用户下单时,他跑到隔壁鞋店把鞋买下来给用户寄过去。通过这种方式验证了最初的想法。 下面来看看子弹短信的MVP产品是怎样的。上图: 产品方面,子弹短信分为5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对话流、通讯录、资讯流、收藏流和个人中心。 其中,最核心的模块是对话流。也就是子弹短信一直在推崇的"高效沟通"。 对话流的核心功能包括: 可不进入列表页直接回复消息; 语音消息可以转换为文字发给对方; 消息可置为待办,稍后处理。 目标用户为注重"高效率"的人群,这些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流模块进行高效沟通。 其他的模块没有什么特色,有少许为了产品的完整性而去拼凑的嫌疑(资讯流应该是为了提升粘性,毕竟不好直接做个朋友圈,那抄袭微信的痕迹就太明显了)。 在很多人看来,子弹短信的的功能过于简单,跟现在的微信比简直就是蚂蚁对大象。 Come on every 同学,让我们穿越到7年前,看下微信刚出生时候(1.0版本)是什么样子的: 注:以上资料来源简书"昆言昆语"https://www.jianshu.com/p/4a3ad98ccb9a。找到这个资料非常不容易,非常感谢!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在微信的1.0版本中,只有3个功能: 发送文字消息; 发送图片; 设置个人头像。 语音功能是在2.0版本才有的。 看看现在的微信,对比刚出生时候的微信,有没有大吃一鲸? 我们结合下当时的时代和场景看一下。那一年,流量费还很贵,智能手机还不是很普及,人们聊天主要靠短信,大家都知道,短信是收费的。 所以微信一推出,尽管也收获了很多吐槽,但靠着免费的杀手锏,用户量越来越多。 微信初生尚且如此,子弹被广大网友吐槽也不足为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但我觉得吧,不能因为周瑜干不过诸葛亮就觉得周瑜的战斗力不行。 MVP的核心在于:将核心功能以最小的产品形式去验证可行性。从MVP的角度来看,子弹短信把握了MVP的精髓。 有很多用户吐槽子弹功能过于单一,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这个就是MVP的意义,投入市场后,肯定会有些不一样的声音,如果验证失败,可以以最小的成本退出。 同时,由于推出的较早,也比较容易转型,根据种子用户的反馈不断迭代,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当然,在MVP产品发布之后,需要非常重视用户反馈,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的对产品进行调整和改善。这一点从子弹短信的迭代记录来看做的还不错。 另外,关于技术方面的投入。在上面为什么要MVP里面也提到,有技术大牛拆解了子弹短信的底层架构,主要是依赖网易云信的能力。站在产品的角度,我认为子弹在这方面做的没什么问题,在没有确定用户需求是否可靠前,投入过多的开发成本很可能得不偿失。 四、总结 总的来看,子弹短信是一款有着很深互联网产品思维的产品。在"备孕"和"怀孕"时掌握了MVP的真谛。 在熟人社交市场,已经有了微信这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如果贸然的投入大量成本进行产品研发,很可能一上市就被微信KO。通过这样MVP的方式进行验证,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MVP说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好多产品经理都会跑偏。 首先,从需求分析阶段,对于需求是否属于真实需求,很多产品经理往往是后知后觉。在我刚转行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有幸经历过一款从0-1的产品,但是上线不久,还没有获取到它的种子用户就夭折了。 过了一年之后回想了一下,其实这个产品到底是否能解决用户的痛点,不太能经得起推敲。 梁宁老师讲过,什么是痛点?能让人产生恐惧的可以叫痛点,而很多产品经理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容易把难受当痛点。 像微信长语音这个算不算是痛点?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个是会很难受,但是可能还远远算不上痛点,因为平时遇到的这种场景比较少。对于接收长语音比较频繁的人来说,那可能就算是痛点了。 其次,当有了想法之后,很多产品经理在设计MVP产品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偏离。 我们当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主打"智慧"的主题。但是对于如何智慧,其实初期由于缺少用户行为数据,更多的是靠人工运营一套数据实现"智能"。设计的功能比较复杂,而且中间为了追求完美发生过几次需求变更。实际上最后上线的时候,已经远远超出MVP的范畴,甚至看上去有些营养过剩。 子弹短信最近有点哑火了。很多弹黑开启了喷射模式,嘲笑子弹是昙花一现。我并不是弹黑也不是弹粉,但我觉得对于这样一款从0-1的产品,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尤其是经历过从0-1的失败产品,更是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带着兴趣分析了一下,无论收获多少板砖,在对子弹分析的过程中,我把"冷藏"了一年的《增长黑客》半本内容翻了一遍,同时针对MVP这部分内容,又翻阅了《精益创业》等相关内容。还是有些收获的。 对于有想法的产品汪,我觉得应该用一个冷静的理性的眼睛来看产品。而不是仅凭主观感受或者随波逐流的感叹一句:我觉得子弹干不过微信,我不看好子弹短信。 无论你和我看不看好,子弹依旧在低头努力研究着下一个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