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孩子发烧到底该选用哪一种退烧药


  孩子发烧实在是太太太常见了,作为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些用药常识,孩子发烧,到底该选用哪一种退烧药呢?家长在选用退烧药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孩子发烧,到底该选用哪一种退烧药
  1.明确诊断后再合理选择退热方法:当细菌、病毒或其他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人体后,与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相互作用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可以使得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人体的发热。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通过出汗而达到散热的过程,但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缓解发热的症状,而不能解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并且有时还可能因为用药后改变热性掩盖病情而影响了医生作出诊断,所以,在选用解热镇痛药时,必须要诊断明确,再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如G6PD缺乏患者只能选择几种有限的退热药,部分退热药是会引起小儿溶血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有G6PD缺乏患者发热时首先去寻找医生的帮助,告诉医生患者有"G6PD缺乏",由医生选择或建议安全的退热药。
  2.一般体温高于38.5℃才使用退烧药: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又由于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处于高热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小孩发生高热惊厥或脑部受损,故一般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建议不急于服用退烧药,可以采用温水擦浴、敷冰袋等物理降温的方式,当体温超过38.5℃时,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服用退烧药。
  3.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剂型:退烧药中最常见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市面上含有这种药物成分的药品种类很多,剂型也不少。药物的剂型不同,也会使得药效发挥作用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存在一些差异:片剂剂量准确,含量差异小,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胶囊剂掩盖了药物的苦味和臭味,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稳定性好,能定时释放药物,较适合成年人服用;咀嚼片加入了糖、果味香料,嚼起来的时候香甜可口,小孩子比较喜欢吃,但服用时如果直接吞服或咀嚼不充分时,则达不到退热效果;混悬剂、糖浆剂使用方便,口感良好,比较受小孩子喜欢;滴剂药物浓度较高,服用方便,起效快,口味也可接受,很适合小孩子使用;栓剂是药物由直肠粘膜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中,对胃肠道刺激和肝脏的毒性作用减小,适合于小儿使用;分散片遇到水之后可以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混合悬液,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放入水中后会冒出气泡,崩解快,服用方便,起效快,口味可,很多患儿都比较容易接受。对乙酰氨基酚本身是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一般来说,在给3岁以下的儿童选择时最好选用滴剂、糖浆剂或肛门栓剂,7岁以下儿童尽量不使用复方制剂或缓释剂。
  4.避免重复用药:市面上解热镇痛药物品种繁多,如阿司匹林、维C银翘片、扑热息痛、安乃近、泰诺林、美林、百服宁等,若在服药之前没有仔细阅读药品的主要成分,极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还有些人认为将几种药物联合在一起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加疗效,事实上,这种联合用药危害是不小的,因为虽然有些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商品名不同,但是其有效成分是一样的,同时服用会导致重复用药而使剂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只选择其中一种解热镇痛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扑热息、布洛芬等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的量,如果是包衣片、缓释片等,不能将其压成粉或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用水冲服,这样容易引起服用药物剂量不准,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服用退烧药后,如果体温仍是没有降下来,无论是否同一种退烧药,都要间隔4~6小时才可以再次服用,体弱或者40℃以上的小儿,解热剂宜用小剂量,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同时应注意多喝水以利于排汗和降温。当然,在医生指导下,部分患儿可以选择泰诺林、美林交替应用以控制发热,但是其疗程不能太长,且用量均较说明书上的用药稍偏少。
  最后,家长在家给小孩服退烧药过程中,当患儿出现精神、反应较差、体温持续不能退至38度、出现频繁惊跳时需第一时间就诊,而不是自行再服用退热药。
  以上内容,是本站今天分享的知识,希望小编今天的分享能够伴随您在育儿道路上快乐前进。如果您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本站来查询搜索吧!
网站目录投稿:问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