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带血的文玩犀牛角


  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的角。由表皮角质形成,内无骨心。根据犀牛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
  犀牛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热带、亚热带动物,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但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冷,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对它们生活环境的不断破坏,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
  公元前500年前后,黄河以北气候明显变冷,该地区的犀牛种群持续南迁。到唐朝时,黄河以北地区已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白居易诗中曾写到:"驯犀生处南方热,秋天白露冬无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严寒月。饮冰卧霰苦蜷局,角骨冻伤鳞甲缩。"这也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冷,已不再适合犀牛生存。
  另外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在中国宋朝的医学典籍中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犀牛皮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同时人们大量用来雕刻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这更加速了犀牛的灭绝速度。
  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
  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
  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
  此后,在中国大地生存了几千年的犀牛在中国彻底的绝迹了。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又从海外引进了一些犀牛,但是,原本土生土长在中国野外环境里的犀牛,却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当前,对犀牛种群构成最大危害的就是盗猎者。
  从80年代起,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从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亚黑犀牛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数量从3000减到100只。
  其实如果只是割取犀角最上面那段,犀牛是不会死的。但是越靠近头骨,犀牛角就越粗大,最易于雕琢。正是由于人类的贪婪,不法偷猎者为了提高犀角重量,都要沿着头骨切角,这样犀牛就必死无疑。
  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三种犀牛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中。这些行动虽然终结了犀牛的合法交易,但是黑市交易却变得兴旺起来。
  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2018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消息,继续严格禁止犀牛和虎及其制品贸易,严禁犀牛角和虎骨入药。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请大家自觉抵制犀牛角制品。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关于象牙和猛犸象牙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阅读)
  为防失联,点击关注!
网站目录投稿:代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