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一家人的心都系在他身上,如果宝宝出现了一点点的不舒服,那么家长都十分的着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新生儿睡觉打嗝,有此问题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哦。 宝宝打嗝的症状,是由横膈膜肌肉突然的强力收缩,同时伴随不自主的地关闭声门而发出"嗝"的典型声音。与大孩子比较,大部份的小宝宝似乎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除非连续过长的打嗝,才会干扰到饮食等正常生活。 宝宝睡觉会打嗝多数是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因为奶洞小,使婴儿在吸奶的时候,需要很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宝宝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此外,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他拍背加强排气,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你或婴儿的注意力,或许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另外不要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的时候喂奶。要有正确的喂奶姿势,进食时也要避免太急、太快、过冷、过烫,让宝宝在喝奶的中间停一下休息,让宝宝直立站在你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排气。 新生儿打嗝的原因 1、护理不当:导致小宝宝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喝了冷风"而诱发打嗝; 2、哺乳不当:如果小宝宝乳食不节制,或吃了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 3、吃得过快或惊哭后吃奶:在这种不恰当的时机哺乳会造成小宝宝哽噎而诱发打嗝。 缓解打嗝的方法 1、如果平时小宝宝没有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一般是受寒凉所致,可给他喝点热水,同时胸腹部覆盖棉暖衣被,冬季还可在衣被外置一热水袋保温,有时即可不治而愈。 2、如果小宝宝打嗝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繁,也可在开水中泡少量桔皮(桔皮有疏畅气机、化胃浊、理脾气的作用),等到水温适宜时给他饮用,也可达到止嗝的目的。 3、如果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或饮服山楂水通气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食消气顺,则打嗝自然停止。 打嗝的预防方法 小宝宝打嗝重在预防,父母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小儿在啼哭气郁之时不宜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体位; 2、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母乳很充足,进食时,应避免使乳汁流得过快; 3、人工喂养的小儿,进食时也要避免急、快、冰、烫,吸吮时要少吞慢咽; 4、新生儿在打嗝时可用玩具引逗或放送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情致,减少打嗝的频率。 新生儿6种异常不用慌 1.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 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 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发红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要及时就医。 6.斗鸡眼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但是如果宝宝 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结语:新生儿的体质比较娇嫩,所以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现在大家对新生儿睡觉打嗝的原因以及如何护理都知道了吧?还有新生儿出现的六种状况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