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逻辑训练构造思维边界建立主次分明的思维逻辑


  笔者认为:产品经理的思维逻辑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的。这也是其组织PM逻辑训练营的初衷。本文是训练营的第一个任务,与大家进行简单地分享。
  逻辑训练
  逻辑是一种能力,简单的理解便是对事物进行拆解,并按照先后、从属等关系进行排列组合。我们可以通过逻辑,将某件事从单一的"点",转变成一条或者多条"线"。
  这是我们对逻辑的初步认识,因此它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而且是极为有效的提升。
  这是我为训练营准备的第一次正式任务,你也可以一同思考一下。
  请用数据流向图绘制电商APP的下单流程:
  无需考虑购物车,仅考虑直接购买。
  需要包含优惠券的判定。
  需要包含支付保护期(已下单未支付的状态)。
  接下来,我会与你一起尝试完成该任务。
  逻辑的头号大敌"发散与混乱"
  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视为一道笔试题。
  我想告诉你,面对笔试题,或者其他的命题任务时,首要任务,不是去执行,而是"画地为牢"。
  你一定要清楚,这仅仅是命题作业,是一个有边界的任务,而不是一个大而广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认识到思维的边界,并利用边界效应,将自己的思维在某一个点集中,而不是扩散开来,这是我们训练逻辑时,要做的第一件事。
  这个能力,我认为是逻辑性的圆点。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命题任务,这些任务看上去非常不合理,非常宽泛,缺少很多必要的信息,十分不具备可行性。
  并不是任务不可行,而是我们的思维缺少了聚焦,进行了不必要的扩散。
  思维的扩散,不聚焦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任务的理解和拆解能力的欠缺。
  命题任务是绘制电商APP的下单流程,最终产物是"下单流程",我们需要明确对于下单流程这个命题而言,流程图的起点是什么?
  将"点击立即购买"作为起点,因为这个位置是"下单"行为的起点。
  在我点评的部分作品里,有部分朋友的起点是选择商品或者找到想要的商品,而这个环节严格上来讲属于"选品"或者"导购",并不是"下单流程"的起点。(本文末位将附上完整的案例图)
  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是思维不聚焦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商品选择","商品推荐"本身便是极为复杂的流程。
  我们会给用户和商品之间,建立许多通道。实际上 ,我们会用很多手段诱导用户进入商品详情页,若是沿着这条思路展开,我相信这会是一道没有人能回答的命题练习。
  如果你考虑到了"选品",对应的你一定会考虑到"售后"、退款",再发散一点,你甚至有可能会考虑到"复购"。
  你的思维,将一直处于发散状态,而缺少"原点",缺少"焦点"的思维,很难形成"逻辑"。
  发散的思维,只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问题",迫使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材料,不断的扩宽思维边界,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条件缺失,和命题之间的距离,将会越行越远。
  除了起点以外,我们还需要明确命题的终点。
  对于下单流程而言,终点是用户付款,当订单变成"有效订单"时,就是下单流程的终点,再往后的售后相关问题,其实并不属于我们的命题范围。
  我需要向你强调,这是命题任务,其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我们提高逻辑能力,或者是作为笔试的测验,因此他必然是可完成的,且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可完成的。
  若我们将命题里的"下单流程",理解成"完整的订单流程",包含选品,下单,售后等各个环节,这个命题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缺少必要的"环境条件"。
  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外卖的流程和服装电商的流程便是截然不同的流程,生鲜电商和二手交易电商也是完全不同。
  明确"核心"与"关键指标"
  每一个产品,每一件产品相关的任务都存在核心,存在关键指标。
  我们通过"开始点"和"结束点"确认了思维范围,还需要在该范围里,确定命题的核心以及关键指标。
  命题解析:
  无需考虑购物车,仅考虑直接购买。
  需要包含优惠券的判定。
  需要包含支付保护期(已下单未支付的状态)。
  题干要求我包含"优惠券"和"支付保护期",题干所要求的便是这次命题的重点,而对重点进行严谨的思考,便是这道命题的关键指标。
  作为命题而言,需要的是"相对全面的思考"而不是"绝对全面的思考",需要我们围绕重点,围绕核心进行全面思考,而不是对于完整的产品进行全面思考。
  实际上产品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建立对"重点"或者"核心"的敏感度,能够短时间判断出什么是重点,是我们需要投入绝大部分精力,资源的事情。
  认识到重点,也就能认识到不属于重点的内容——即辅助点或者支撑点,这就建立了逻辑的第二步,我们也就掌握了"主次关系",能够通过分辨主次,建立基础的逻辑性思维了。
  题干里特别强调了"需要考虑到优惠券的使用",因此我们在优惠券的逻辑要进行展开,乃至更为详细的思考。
  优惠券并不仅仅是在下单时进行选择,在取消订单,订单付款,等许多环节都需要对应的处理。
  这便是题干加分项,也是我们将主要思维聚焦在核心任务上,才能发现的微观逻辑点。
  不仅仅是取消订单,在付款时,乃至付款成功后都需要对优惠券进行逻辑判定,支付倒计时的判定也是相同的概念。
  (本文末位将附上完整的案例图)
  逻辑的顺序性
  我们对一个点进行拆解,再区分出主次。虽然建立了一定的逻辑,但这并不完整,这仍然是多个点,完整的逻辑是将这多个点,链接成一条线。
  逻辑的第三步,便是找到这些点的先后顺序,按照固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
  实际上,相同的点,不同的组合顺序,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本质上也是我们对若干点理解层次上的不同。
  在案例里最核心的顺序是:在什么环节"生成订单"?是在支付前,还是支付后?在编辑商品信息前,还是在编辑商品信息后?
  但因为图太长,我用另一个相对集中的案例,为大家讲解。
  在第一次校验订单信息时,我们需要分别校验收件人信息,库存信息,优惠券信息,这三个判定事件是存在先后关系的,实际上他们的顺序是有"逻辑"存在的。
  我构造该顺序的逻辑是建立在"缺失条件导致的阻塞力度"之上。
  没有收件人信息,一定不能成功下单。
  库存不足,可能无法下单。(包含库存为0,但不只是库存为0)
  优惠券失效,可能继续下单(并未产生硬性阻塞)优惠券失效和库存不足,均可能导致无法下单。然而,库存为0时的场景,是一定无法下单,因此优先对库存进行判定,再对优惠券进行判定。
  实际上,该顺序若是站在"服务器请求压力"或者"服务器计算压力"的角度,仍然成立。这个顺序是目前占用性能较小的一组顺序,适合一些大型的、成熟的电商项目。
  相同的判定事件,即使更改了他们的排列顺序,也会产生极大的变化。
  如果先对优惠券进行判定,再对库存进行判定,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观察一下:
  100个订单,来自不同用户,不同商品,其中40个订单库存为0,40个订单优惠券过期。优先判定优惠券,优惠券判定100次后,仍然需要对库存进行100次判定,因此总共需要判定200次;优先判定库存,库存为0的订单,不用继续判定优惠券,那么总共只需要判定160次。
  总结
  通过这次的逻辑训练,我希望能告诉你与产品经理的思维逻辑性有关的三个点:
  找到思维的边界,或者为命题构造一个思维的边界,让我们的思维聚焦,找到原点,才能集中思考,盲目的发散,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通过对事物的主次判断,建立一种简单的思维逻辑。任何命题里都存在"核心",存在"关键指标",核心便是"主",非核心便是"次",将我们的大部分精力,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主要的环节里。
  认识到"顺序",我们对命题进行了拆解,把一个点变成了多个点,并且区分了主次。最后,需要对这些点构造顺序,将其连接成线,即使是相同的点,更改他们的顺序,产生的结果也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本次练习的完整数据流向图:
网站目录投稿:念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