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言》是以探求本字和语源为目的的一部汉语方言词汇著作。章炳麟等1907年至1908年分期连载于《国粹学报》。1909年合刊于日本东京,另附《岭外三州语》。1915年北京琉璃厂龙文阁刊行商城周觉校正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刊行《章氏丛书》,收入为第4种。另有右文社铅字本。 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曾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著名学者,被誉为国学大师。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字和语言文字之学的研究,很有造诣。所著汇编为《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今有《章太炎全集》。 本书收录汉语方言词语800多条。全书11卷,约4万字。基本上按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10类分卷,最后第11卷为音表。"音表"是作者其时关于古韵23部和古声母21纽的概述。所附《岭外三州语》为章氏弟子黄侃所作,计60余条,是考释惠州、嘉应州、潮州客话词语的记录。 本书采撷《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广韵》等传统语言学著作和其他文献资料的语词及其成说,与当今话语方言相互印证,纵横类比,以期达到 "以古语证今语,以今语通古语"的目的。如:"《说文》: 者,别事词也。《汉书 ·艺文志》曰: 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今人谓此为者,如者回、者里、者个是也。禅人语录多作遮。"(浙江图书馆《章氏丛书》本。以下引文均同此,不另注。) 运用声韵演变的规律和作者所增创的通转(对转、旁转等)条例,论证同根词或同源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方域之间的贯通关系是本书的精粹所在。例如:"《尔雅》:余,我也。明时北方人自称洒家。洒即余也。余从舍声,古音皆如舒。舍转为书野切,故余亦转为书野切。""《说文》: 穴,土室也,胡决切。今北方音无多如胡,南方音胡多如无。惠潮嘉应之客籍谓小洞为穴,音如弗。"作者《自序》亦云: "考方言者,在求其难通之语,笔札常文所不能悉,因以察其声条贯,上稽《尔雅》《方言》《说文》诸书,敫然如析符之复合,斯为贵尔。" 本书卷11所列的"音表",是作者关于古音声韵的分类,即古韵二十三部韵目表和古音二十一声纽表。声纽又分五类 (喉、牙、舌、齿、唇),属同一类的为旁纽双声关系,可以通转。此外,喉音和牙音也可通转。韵目表的编排,则有对转、旁转之分。可以对转的,如侯部和东部、鱼部和阳部、至部和真部等可以对转,列为同一直行;可以旁转的,如之部和幽部、冬部和侵部、真部和谆部等,则列为横行相邻。因此,本表为汉语的声韵演变,提供了一个可能通转的框架。作者也正是据此探索古语今言在声韵上的联系。但由于"音表"所反映的是作者研究上古音的结果,许多词例往往直接把它们与现在口语联系起来,并没有能揭示出它们的演变过程,这是本书在声韵研究上的缺失。由于泛而无证的声韵通转之法的应用,加之受 "今之殊言,不违姬汉"的观念所囿,本书考释词语流变的结果,亦难免存在不少不切合汉语实际的地方。 但,本书有独到的见解。经过方言词语的本字及其语源的考释,使古籍中一部分难解的词语变得可以理解,使一部分方言词语有源可考。其所应用的历史主义观点和比较方法,对汉语史和语音学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