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人的生理健康周期来看,春季养生有利于全年的健康。 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增强,如能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季又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立春养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提醒,立春之后,养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湿"气上身 立春后雨水增多,湿气加重,细菌、病毒容易生长和繁殖。春季养生要在防潮上下功夫。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在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千,并尽快将留有汗渍的衣服换掉。运动后不能带着汗洗澡,以免出现汗疹或关节疼痛等病症。 适当"春捂"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中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和调节体温能力较弱,受凉后易感染疾病。我国民间有"春捂"之说,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不宜马上脱去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这样有助干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避免受凉加重疾病。 饮食省酸增甘 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春天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应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鹤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立春之后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如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宜"动"不宜"静"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于卜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宜"动"不宜"静"。应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但是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进行春炼不宜太早,防止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引发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所以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春季锻炼不能空腹,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发生意外。 保持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有助干养肝。春季肝阳亢盛,人的情绪易急躁,所以应保持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气的疏泄,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节制性欲 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则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春季忌盲目壮阳 人们认为,动物的阳具,如牛鞭、狗鞭、鹿鞭以及海狗肾、犀牛角等,具有益肾通阳的作用,能够刺激性欲。因此,在民间有人把梅花鹿、牛的阳具割下来,风干后,当做壮阳良药高价出售。其实,这类所谓壮阳药,对增强性欲的作用极为有限。 不了解性药方面的科学知识,人为地利用性药催情,一方面可以使内分泌失调,免疚功能下降,甚至引起肾功能表揭;另一方面,长期服用性药后,一旦停药,可以导致无法恢复的勃起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