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革拉特科夫(1883—1958)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情节主要是围绕水泥厂的复工而展开。国内战争结束后,楚马罗夫复员回家,目睹水泥厂因遭破坏而停工,工人们生活困苦,有的搞投机买卖,有的消沉堕落,他决心为恢复水泥厂而努力。不久,州委会正式委派楚马罗夫任水泥厂党支部书记。他为了尽快恢复水泥厂生产,提出一些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却遭到官僚主义者的阻挠。他没有灰心,一面继续向上级打报告,一面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工作终于开展起来了。在这过程中,白匪残余势力的破坏、官僚主义者和腐化堕落分子的干扰、清党工作中出现的偏差等又给恢复水泥厂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党和工人们还是取得了胜利。 小说通过楚马罗夫为恢复水泥厂生产的描写,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情况,赞扬工人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楚马罗夫是他们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他从来不知道疲劳,"工作热情象火焰一样,永不熄灭",面对种种困难,仍毫不畏惧:"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要叫工厂开工"。他还善于团结工人群众和知识分子,小说标题就包含着这样的涵义,正如楚马罗夫所说:"咱们是生产水泥的。水泥代表坚强的团结。……水泥代表咱们,代表咱们的工人阶级",揭示出搞建设必须团结一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这一中心思想。 这部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安排也较紧凑,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又含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以庆祝劳动胜利的赞歌作为结尾,体现出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怀。高尔基在给作者的一封信中,高度评价这部长篇小说:"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很好的书。从革命以来,这本书头一次紧紧地抓住了并且辉煌地说明了现代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题材——劳动。在您以前,还没有人这样有力地接触到这个题材,并且是这样巧妙地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