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大爷们手中的银子卖相几乎都光滑闪亮,古人真正流通使用的银子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货币,白银其实很实在,都是只在乎重量,不注重外观的,也许只有官家的纹银才会比较注重"卖相"。 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锭银子,多是铜元、铜板交易,但银子仍是历朝历代流通量颇广的货币之一。比如《朱子语类》卷一三:"傅钦子闻其贫甚,怀银子见他,欲以周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几行字值得甚么,我却受你银子?"吴晗的《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记录:"银子终于取代宝钞成为全国通用的通货。"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作为货币,银子卖相并不"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