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截止2000年锡伯族人口为188824人。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在大多数人不信教。锡伯族人自称"锡伯",汉文则有多种译音和写法,如"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吐"、"锡伯"等。锡伯族人自认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人的后裔,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的东麓,公元4世纪前后南迁至黄河流域建立政权,后来融入汉族。少数仍然居住在东北嫩江、松花江、绰尔河流域的鲜卑人繁衍下来,成为今天的锡伯族人。1764年,有1016名锡伯族人被征调到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随军家属2000余人,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便是他们的后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锡伯族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西迁的锡伯族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牧业。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还种胡麻、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以及甜菜、烟草、大麻、棉花等经济作物。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在饮食方面,以面、米为主食,爱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 锡伯族忌食狗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 锡伯族服饰上,锡伯族妇女喜欢穿旗袍,锡伯族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现在中青年男子爱穿制服、西服,妇女爱穿连衣裙。锡伯族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行"打千"礼。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锡伯族清明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过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锡伯族人每年要在农历三月和七月过两次清明节。过节时,锡伯族人分别用鱼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别称为鱼清明和瓜清明。 锡伯族抹黑节 锡伯族人有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习俗,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为锡伯族传统的"抹黑节"。 人们清晨起来,把准备好用来抹黑的布或毡片带上,挨家挨户,锡伯族不分男女老幼互相往脸上抹黑,据说这是请求五谷神免掉庄稼的黑穗病,保证丰收。过节这天天亮时分,锡伯族人就走出家门,拿着沾满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毡片,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脸上抹一点儿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场。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气,还视此为大吉大利,认为抹黑后天火就不会烧身,庄稼也不得黑穗病。现在锡伯族过抹黑节,早已没有了迷信色彩,只剩下娱乐的性质了。 锡伯族西迁节 西迁节也称杜因拜扎坤节、四一八节,这是盛大的锡伯族的传统节日。西迁节是锡伯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因拜扎坤"。 西迁节是二百余年来锡伯人民的传统节日,纪念一部分锡伯族西迁祖国西北边疆的伊犁地区,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西迁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家属与送行的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齐集在太平寺"锡伯家庙",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锡伯村屯,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间有了来往,西迁节显得更为重要,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这个节日。每年的西迁节到来之时,锡伯族人民都要在一起欢度这个传统的光荣节日。在沈阳市,锡伯族群众会自发地来到北陵公园集会,举行纪念活动。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与经过,讲述西迁戍边的意义,激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辈光荣传统,发扬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锡伯族人还要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举办一些体育、文艺等活动,以缅怀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 锡伯族春节 锡伯族的春节大致与汉族春节类似。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晚间送灶王上天,报人间吉样,称为"祭灶"。到除夕之夜,换以新灶王神像,名曰"迎灶"。 除夕,即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锡伯族家家杀年猪,炸果子、烙年悖悖、蒸供馒,做各种佳肴。午后请出各种神祖之像,如"喜利妈妈"和家谱等,摆设祭祀供品;男家长携子孙,带纸钱、木铣上坟地,将坟堆上积雪打扫干净,回来之后在大门口摆设饭桌,祭祀祖宗,全家叩头,然后进屋吃团圆饭。这天锡伯族在外的亲人都要回家过年;已出嫁的姑娘,不许在娘家过年,除夕晚上点长明灯,所有房间、马厩、磨房、碾房、仓房等都点上油灯、蜡烛或灯笼,使室内外灯火通明。 天黑后拜年"辞旧岁"。半夜子时(11时至1时)俗称"诸神(新神)下界",家家在院中摆供纸画天地码子(神位),插于香斗上(斗内装满高粱,口上糊上红纸),中间插上整股香。供奉干果,焚香燃烛,鸣鞭炮。锡伯族全家男女长幼,都穿新衣,向神位叩拜,叫做"接神"。"接神"后煮饺子吃,饺子叫"元宝",饺子汤叫"元宝汤"。吃完饺子,男子到村庙中焚香叩拜,叫做"行香","行香"完了才能回家睡觉,也有彻夜不睡者,谓之"守岁"。说一夜不睡,精神一年。初一天不亮煮饺子,全家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之后晚辈向长辈请安叩拜,全族互拜,叫做"迎新年"。 正月初一到初五,锡伯族在神祖像前焚香,每日早、午、晚焚香三次,焚香人要向神像行叩拜礼。 大年初一、大年初三、大年初五锡伯族早晨吃饺子。正月初二、正月初四锡伯族早晚吃米饭、炒菜、白肉片、血肠等。锡伯族人吃"火锅",除用猪、羊、牛肉外,还用野鸡肉、抱子肉、鹿肉等,菜类还放大量切得细的酸菜、细粉,也有用蘑菇下锅的。这几天内锡伯族忌讳将屋内灰土污水倒在外边。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亲戚朋友不往来串门。初二、初三、初四,锡伯族家家多吃节前准备好的食品如饺子、白面豆包、钻面豆包、勃面饺子、勃糕等。 正月初六,俗称"出行日"。农村锡伯族各家男女都骑马驾车,按占卜吉利的方向飞驰,来到有横道的路上,锡伯族全家人下车下马,撮土烧香,鸣放鞭炮,向四方叩拜,然后返回,这叫"出行"。所有人等,在"出行"后,方可出门办事、谋生或寻亲访友。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从初一开始,顺序排列为: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等)。这天天气晴朗锡伯族则认为人们全年吉祥如意;天气阴晦,锡伯族则认为全年不利,有病有灾。这天锡伯族要吃饺子,吃年糕,下面条,意味着年高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