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Ray先森 01:
"要不是年终奖, 我早走了" 随着春节脚步一点点的临近,不少职场人都在盼望着假期的到来,同时盼望着的还有那些,不知道是有还是没有的年终奖。 对于不少职场人而言,年终奖一直是心头难以言说的痛。 有的公司发一次年终奖够吃小三个月,有的公司发年终奖却拿水果、家用品凑数,还有的更奇葩干脆啥都不发,能让你来年开开心心来上班,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不得不说,一个公司对于年终奖的态度上,其实也藏着这家公司的前景和格局。 图:智联招聘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白领年终奖调查相关报告,2018年全国白领年终奖总体均值为7100元,低于2017年的7278元,参与调查的白领中有55.17%表示能拿到年终奖。 从城市来看,北京白领的年终奖均值最高,为8994元,合肥排名第二,均值达8634元。 从岗位来看,2018年年终奖均值最高的行业是法务,为9779元,其次是研发,为8717元,行政后勤和客服的年终奖垫底,分别为5644元和5683元。 看起来很美、很多对不对? 但是现实却是这样的,我一位在北京做销售的朋友前两天还和我吐槽,公司确实有"年终奖",但这个年终奖就是平时每月自己的一个部分提成,只不过当月没给你一次性全部发完,拖到最后一个月给你发完,用朋友的话说就是: "这哪是年终奖啊,这叫年末集中发工资!要不是为了拿到全款工资,我早就走了。" 要说当年发完工资的还算是好的,更可怕的是当年的年终奖给你分三年发,之前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公司,部门领导直接在微信群聊宣布: "今年公司整体效益不好,各人年终奖分三个年度颁发,从今年开始执行。" 我那朋友本来就没多少年终奖,这么一分期每年到手的钱比自己每月工资还低,原本还指望靠年终奖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结果老板一句话,计划全泡汤了。 2018年经济走势下行,就连各个公司的年终奖都遭了秧,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风波不在少数,而因为公司连发不出年终奖而辞职的员工更是不在少数。 02:
有人为了年终奖默默忍着 有人为了年终奖痛快辞了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不少职场人都在裁员风潮中缩紧了手脚,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老板搞砸了饭碗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可是在我们战战兢兢的时候,95后的同学们却以"秒辞"一举夺得了本月职场头条轰轰烈烈C位出道。 从相关报告中能看出,随着95后逐渐步入社会,"第一份工作在职工作时间"明显缩短,95后更是平均7个月就选择跳槽离职。 反观之前,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更换一次,80后则是3年半,到了90后,骤减到只有一年半,等到了今年就变成了7个月。 当有人还在为了年终奖默默忍着的时候,有人已经因为年终奖痛快辞了工作。 而和以往循规蹈矩的80后90后相比,95后的秒辞理由绝对算得上是如今职场界的一股泥石流,每一条都在颠覆着老一辈职场人对他们的看法: "工作太无聊了,提不起兴趣的职场生涯,比当咸鱼还不如。" "最讨厌办公室政治文化,天天上班跟演如懿传一样!" "茶水间没有免费零食,连咖啡机都不提供,差评。" "连年终奖都没有,你爷爷我不干了!" 虽然这些理由看上去有点无厘头,但是不妨碍作为我们了解95后年轻人的一个窗口,在他们看来,注重自我感受、希望发挥个性、不愿将就可能是95后这一代最大的职场价值取向标签。 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辞职还真不是因为钱,可能更多的时候只是因为不开心。对他们而言,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一封辞职信罢了。 如今的95后敢想敢说,表达都非常直接和自我。每一代人都有他们与时代交互的独特语言和文化,我们当然要尊重和理解,但是当你们真正在职场拼搏厮杀的时候,当你们经历了职场残酷无情的时候,你们或许需要明白的是,在职场上很多问题,不是你一句"老子不开心不干了"就能解决的。 你辞职了只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而已,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搞定麻烦的能力、帮你成事的伙伴,你一样都没有得到提升。 如果职场上光靠辞职能解决问题,那很多人可能已经辞职10000次了。 03:
用辞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会让问题更严重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95后应聘者,在面试中我问他怎么看待"辞职"的问题,这个男生想都没想一咧嘴说道: "干得不开心就跳呗。" 曾经待过一个团队就遇到这样的一个男生,因为自己和团队主创人员相处不来,一顿饭的功夫就递了辞职书,最要命的是还把整个团队小半年收集的用户数据全部删掉,种子用户全部拉黑一个不留。 最后这男生因为在上家公司名声实在太过恶劣,被整个行业圈同仁给集体封杀,只好到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混迹度日。 很多时候,职场中的利害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人只看想到了自己干的不爽就跳槽,却没有想到自己挖的坑,却坑了无数后来者。 自己跳槽一时爽,同事填坑到天亮。 连善后工作都没处理好就拍屁股走人的职场态度,就算是去到任何一家公司都难有发展。 不少95后总觉得职场秒辞很有个性,看不惯沙雕老板、受不了作妖同事、忍不住自己的不开心,总不是"我要辞职"这四个字的事。其实很多人没想到的是: 一时的冲动,根本就是无法决绝实质上的问题。 为了避免一时冲动而做出跳槽的举动,逃出职场莫比乌斯环,这里给各位提几个小建议略作参考。 1.列出跳槽决策清单 既然都知道这时做出的决定有可能会后悔,那就给冲动的情绪来个"缓兵之计"。 做任何决定可能有后悔的时候,想清楚再做决定,至少可以让你的后悔来的没这么快。 给自己一个冷静期,甚至可以列出一个"跳槽决策自检清单",权衡去留之间的利害关系再做决定。在先要辞职之前你可以先想好这4个问题: 新工作是否能带给你最想要的价值? 因为辞职而失去的代价我是否能承受? 新工作中最艰难的部分我是否有考虑到? 现在的工作是否真的以及毫无价值和意义? 说白了就是有些问题你得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你的新工作能为你提供你想要的结果吗,你辞职的这段时间要是没找到工作怎么办呢?新工作里的一些难点槽点你又想到几点呢? 那些为了辞职而辞职的辞职,不过是换个地方重新过旧日子。 职场之间瞬息万变,诱人机会背后接踵而来就是风险,一时冲动之下必有全身覆没的后果。 凡事谋而后定,不可不察也。 2.多一些对情绪的自我觉察 任何情绪都有它的意义,在职场上有辞职的冲动也是一样,每次冲动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去了解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到底是这份工作不喜欢,还是自己根本没做好? 曾经和一个HR朋友聊过辞职的话题,她说起自己团队中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年轻人给她汇报工作的时候,她接连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结果那个男生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她针对性的给对方分析了几点。 结果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星期,那个男生悄悄递了辞职书,说自己不喜欢被人当面评判,说到这里朋友非常遗憾的说: "有很多年轻人非常想得到公司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当认同没有被满足时,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常常会选择用秒辞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所以有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因为一件小事而辞职,我觉得非常可惜和遗憾。" 每一代人都会在青春年少时冲动、叛逆,被人批判,被长辈认为幼稚不成熟、缺乏吃苦精神,等等,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辞职并不是换个环境从头再来,如果没有找到自己在职场的终极目标和成长方向,非常容易陷入"辞职、找工作、再辞职、再跳槽"的职场莫比乌斯环,不断地重复着过去的错误。 职场本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那些用辞职来解决问题的人,最终面对的不过是更棘手的问题。 3.建立"终身职业观" 曾经第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我离职的时候,给我留下这样一句忠告: "职场没有规划,辞职100次也白搭。"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太当回事,总觉得世界那么大,我去哪都有上升的机会和空间,现在想来真的是太过天真与无知。 然而,后来我的曲折职场之路也真的就如那位人资总监所言,只要一有不开心就跳槽,做的行业和岗位也是五花八门,从建筑工地的施工员,到公关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再到创业公司的内容编辑,甚至到后来的教育机构的课程运营。 也是在后来一次的面试中,和HR聊得也非常愉快,诸如业务能力、技能技巧、市场分析都能对答如流,只是她了解到我过往的跳槽经历后,面带尴尬地和我说: "以你以往的跳槽理由与频率,这样只会让你显得很浮躁没有定力,说实话我不太放心把这份工作交给你去做。" 当时她的一番话如同一瓢冷水给我淋得透心凉,确实诚如她所言, 没有规划的职场跳槽,就像无根浮萍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依赖不断跳槽的职场行为,根本得不到任何实质上的成长。 不得不说,有效的规划,是我们正确开启职场和人生的第一步。 在 1970 年代创作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之前,乔治·卢卡斯至少规划了 6 部电影,而且他是从第 4 部而不是第一部拍起的。差不多 40 年过去了,整个世界仍然对一部新的《星球大战》电影的推出感到兴奋不已。 如果卢卡斯没有深思熟虑并且提前很久做规划的话,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温斯顿·丘吉尔说过一句很有哲思的话: "向前看永远都是明智的,但高瞻远瞩总是困难的。" 我们很难对未来做出预测,越是遥远的未来,不确定性也越大。但正因为如此,才让职场规划存在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在《百岁人生》中作者琳达·格拉顿就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 我们这代人,有很大概率活到100岁。这就意味着,假如60岁退休,还有40年的时间在等着你。假如你的职业生涯就此止步,很多问题就会出现: 比如钱够花吗?生活失去目标、失去意义怎么办?每天无所事事虚度人生怎么办? 面对这一切未知的变化,我们可以拿来作为参照物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这个变量时代,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中固化的思考模式: 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考虑得更加长远。在策略方面,你可以在一个行业里争做头部,并且好好保护自己的本钱,维持优势,也可以提早谋划下一段职业。 但是,无论哪一种策略,归根结底,都需要我们先建立一种新的观念——终身职业观。 同时,将漫长的人生切割成不同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去完成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大概我们这一代的年轻职场人,见证了太多的优秀前辈成功示范,每个人都期待在自己的事业成长轨道上留下满意的刻度与坐标,并不停前进,用行动圈出人生宏伟蓝图。 心中有梦眼见天地固然很好,但也请你们脚踏实地走好职场每一步,多想几个为什么,少说几句凭什么。 如果下一次连自己"往哪走、怎么走、和谁走"都没有想好,这样的辞职注定是下一个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