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会议指出,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上。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下,国家对乡村学校实施了很多惠利政策,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乡村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缩短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近日,国务院又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这都彰显了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 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首先应该找准其影响教育质量发展的真正原因,并分析造成这些原因的外在因素,这样才会标本兼治,精准发力。 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一直以来都靠政府投入,但有时资金投入受限,便造成学校某一项建设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所以,校舍在规划时,教育和建设部门一定要协调统筹考虑,严格布局,要着眼于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和城镇教育差距的缩小,乡村生源必将趋于饱和的大局来建设。因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部分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会回归到乡镇,这种趋势已经在形成,二胎政策的落实也有望让农村在校学生增长。 有了合格的硬件,同时要让软件跟得上乡村教育的发展。国家要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发乡镇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工作热情。在乡镇寄宿制学校里,教师既是学科教师,又是生活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全权监护人,责任大,压力重。特别是在寄宿管理工作上,乡村寄宿生寝室安全隐患多,教师又面对繁琐的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这些都给老师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寄宿生寝室的标准化建设,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住得舒心;二是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认真落实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问题,以满足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公平需求,让教师们教得安心。 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配足配齐教职工编制,确保寄宿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要以师德教育等为研修重点,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学习型教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