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紧阵地的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同年 12月至 1933年 2月初,依托大巴山,以四川北部的通江、南江、巴中三县为中心,创建了川陕边苏区。 2月中旬,川北国民党第 29军军长田颂尧受命担任川陕边"剿匪"督办,趁红军立足未稳,进行围攻。田颂尧将其所属部队 5个师又 7个旅编成 3个纵队,集结于旺苍、龙山场、仪陇等地,由西向东分三路进攻红军,另以第 20军杨森部和川陕边防军刘存厚部在营山、达县、万源等地配合进攻。2月 l8日,田颂尧部开始全线进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利用山高路险的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消耗与疲惫敌人,并有计划地后撤,以求收紧阵地,集中兵力,适时进行反击。田颂尧部在红军顽强阻击下,进展缓慢,3个月才前进几十千米。红军在给敌军一定杀伤后,且战且退,并主动放弃南江、巴中、通江三座县城,主力集结于平溪坝、鹰龙山等地,形成拳头。而敌军已有 l万多人伤亡,部队疲惫,兵力分散。5月15日,红军开始反击,首先指向竹峪关,歼敌800人,打开缺口,而后集中 4个师转向空山坝,从21日激战到 24日,歼敌 7个团,击溃 6个团,一举收复南江、巴中、通江三城,并乘势向西追击,直逼广元、苍溪城下。 此次战役红军共歼敌 2万多人,缴获步枪8000多支,机枪200多挺,迫击炮 50门,川陕苏区得到扩大,红四方面军由 4个师扩编为4个军(第 4、第 9、第 30、第 31军)。毛泽东在总结红军作战经验时,曾称赞红四方面军的"收紧阵地"是成功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