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奈何桥前闲聊十六手抄本


  着,我小声告诉他那时发生在学校的一件奇怪事:
  就是有几天,我发现老师三五成群,或宿舍,或台阶下,小声谈论着,但一见我走过去,又若无其事走开了。不过也偶尔听到只言片语。比如,一栋古宅,阴森森的经常闹鬼,无缘无故死人,等等。
  后来才慢慢明白是手抄本,手抄本。那时,这本书不能看,那本书也不能看,是书荒的年代,不知从哪里传来些手抄本。大家偷偷传看,觉得很新奇。有的也用手抄。
  你看过吗?
  前不久看过。《第二次握手》讲的是,烈士后代丁洁琼在父亲被害后,在周总理关怀下,被一位科学家收养。长大后两次遇难,都为苏冠兰所救。自此两人产生了感情。但苏冠兰的父亲却要他和已去世同事朋友的女儿叶云菡结婚。后来丁洁琼到美国留学,成了原子能专家。而苏冠兰虽和她同时考取去美国留学,却最后留在齐鲁大学研究病菌,成了著名的病菌学家。叶玉菡也学有所成,成了有关专家。丁洁琼回国后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出国。又是周总理关心,被留在北京领导原子能研究工作。于是他俩第二次握手。共同为祖国建设服务。《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讲的是解放初期,在重庆,国民党特务搞破坏,我们公安人员和他们斗争的故事。惊险奇特。很吸引人。不过那时都只能偷偷看。因为当时公安局搜剿追捕得很厉害。《第二次握手》的作者不就判了三年刑么。
  文化大革命后,张扬无罪释放。后来出书,又改编成电影公开放映。再后来,《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改编成电视剧在电台放映。也许看的人很多,中间插的广告很多,每天又放得太少,我嫌太慢。小女就到外面影碟店租来,于是上午三碟,下午三碟,夜里三碟,看得眼花脑胀。
  我之所以这么急于要看完,就是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以致公安局那么大动干戈。看后惊奇发现《第二次握手》革命性还很强呐。反特故事,以前,多的是,比如《羊城暗哨》《国庆十点钟》。听说这些美化了敌人,丑化我们什么的。但我没感受到。只是觉得还原了生活的真实。"四人帮"的"三突出"创作元则,无限抬高正面人物,矮化其他人物,给人以廉价享受。手抄本却让人看到斗争的复杂和艰巨,怎么不好呢?
  后来张扬在回顾自己创作意图时曾说,当时不是"大树特树"林彪吗?我在自己作品中偏要热情歌颂敬爱的周总理!不是一切知识分子统统打成"臭老九""专政对象"吗?我偏偏要让广大知识分子在我的作品中以亲切感人的正面形象出现!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把科学家都沦为罪人了吗?我偏偏要让爱国的科学家像灿烂的群星一样在我的作品中闪闪发光!不是在发狂地鼓吹"读书无用",企图毁灭文化科学吗?我偏要热烈地宣传努力攻书学习,追求上进,宣扬现代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不是把爱情题材列为禁区吗?我偏要从头到尾贯穿着爱情故事!
  谈到这些,我们都不禁被这位知识青年不随大流,不畏权威,敢于针锋相对的斗争精神所感动。
  最后,你一言我一语,谈到,社会都现代化了,人们却用手抄的形式传看,虽然搜查那么紧,却毫无畏惧如火如荼传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仅见。我们钦佩那些知识青年的胆识,当时众多作家缄口搁笔时,他们却奋笔疾书,还手抄出来。又惊喜他们的才华,写得那么吸引人。更佩服广大群众的坚毅,虽然搜查得那么紧,却还如暗流涌动。也许文学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就如路边的草,山上的花,总是按时长出绿叶开出鲜花,装饰着大千世界。任何人都无法阻扰。
网站目录投稿:南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