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网络流行语中男性称谓词的研究及反思


  内容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创新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一种泛滥的趋势,它们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含义丰富,并且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与传统的男性称谓词相比,此类称谓词逐渐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格式,大众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造,此类男性称谓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我们发现,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已经与现实社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对此类男性称谓词的研究背景、特征分析、使用现状以及使用特点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对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虽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社会生活及文化出现了弊端。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男性称谓词 特点 反思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创新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一种泛滥的趋势,它们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含义丰富,并且拥有较高的关注度。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便利的交流,也使得人们在虚拟世界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无限的发掘。语言作为每个人最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工具,它也正在接受着网民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改变与创新。称谓词作为每一种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语言交际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也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逐渐成为网民创新的重点。当下,各种新型的男性称谓词大量出现,例如"大猪蹄子"、"渣男"、"小鲜肉"、"老腊肉"、"小哥""海王"等,该类称谓词在网络上使用频繁,传播较快。另外,因为男性称谓词的大量出现,已经出现了个别的固定格式"~男""~哥"等,这些格式还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新型的网络男性称谓词被网民在发表言论、日常聊天中大量使用,我們值得研究相关词语特点和词语反映的社会现象。
  2.研究对象
  称谓词就是用来称谓别人和自己的那些词语。本文研究的为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与传统男性称谓词不同,大部分没有被权威字典收录,一般是由网民根据热门电视剧、社会普遍现象以及热门事件总结得来,主要是对男性的性格、行为、带来影响这三方面进行概括得来。
  3.研究现状
  对于不同称谓词及称谓词的特点,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研究。较早的是宋培杰(2002)的《浅析"亲属称谓名词"的类词缀化及构成新词的特点》。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这一语言现象也逐渐引起了学者的热门关注,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妍(2016)的《男性新词语研究》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词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男性新词语进行了研究。很多学者也对于研究背景中提到的"~男""~哥"的称谓模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例如涂海强、杨文全(2011)的《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
  以上的研究主要对于称谓词中的某一词或格式进行深入的挖掘。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的特征
  1.音节
  称谓词就是在与周围人日常交际中使用,不管是传统的称谓词还是如今流行的称谓词,他们出现的频率相较于其他类词语是比较高的。为了方便交流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人们会选择音节较短的词语。如果一个由于某个特殊情况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称谓词,人们也会更为合理地通过取其中的几个字对其进行压缩、省略,使其缩短,方便交际。目前的网络男性称谓词大部分是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少部分男性称谓词是四音节或五音节,这就由此可以证明较短的称谓词更为适用。由于语言的发展,一个字很难表现出丰富的含义,所以网络流行语中单音节男性称谓词目前并未出现。双音节称谓词有"渣男""海王""屌丝"、三音节称谓有"高富帅""小鲜肉""娘娘腔"、四音节称谓有"大猪蹄子"、五音节称谓有"经济适用男"等。
  2.词素
  由一个词素组成的词语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成的词语是合成词。目前已知的网络男性称谓词都是合成词,主要构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词根和类词缀组合,例如"犀利哥"、"渣男"、"经适男"等,都是由一个词根与"哥"或"男"组合而成,这类男性称谓词占大部分,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为独立创造提供了模板,方便网民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称谓词;第二种是以词根词素相组合为构词方式,这一种构词方式在称谓词中也尤为常见,例如"大猪蹄子"、"小鲜肉"、"高富帅"等,这其中可以归为不同的表现方式:联合式是指两个词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排列的,"高富帅"中的三个词素都是用来形容一位理想化男性的标准,而"矮矬穷"中的三个词素是来形容人们心中非理想化的男性标准,这类称谓词中的词素意义相关联合。但通过调查,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大多以偏正式为主,两部分词素之间形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小鲜肉":小和鲜修饰肉,"娘娘腔":"娘娘"修饰"腔"。
  3.造词法
  通过观察此类称谓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称谓词并不是特意为此创造,而是之前就存在的,只不过意义不同。"大猪蹄子"是在2018年《延禧攻略》电视剧中女主魏璎珞曾称"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被大众所熟知,走红网络,成为网络流行语中男性的称谓词。"大猪蹄子"原义是指体积大的猪蹄,现在却出现了与原义不同并且截然相反的两种含义:形容一个男人像猪蹄一样充满胶原蛋白,很有营养。另一种含义是女生用来吐槽钢铁直男、男生不靠谱等。"青蛙"[1]原指一种水陆两栖动物,而在称谓词中则理解为形容形象不佳的男性。"表哥"在传统称谓词中是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或者父亲的姐妹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但是现在是指戴价格昂贵手表视察工作的腐败领导。
  还有一类称谓词是通过谐音法所得,"蜀黍"就是以传统男性称谓词"叔叔"为基础所得,带有台湾地区普通话的语音风味,泛指怪叔叔,指的是带有萝莉情结的中年男子,大多数在日本漫画中使用。"家庭煮夫"是由"家庭主妇"谐音所得,表示在家代替女人操持家务的男人。
  还有一部分称谓词是由对某一长词使用简缩法得来,对词素进行缩减省略,使得音节缩短,方便交际。"高大富有帅气"通过缩略成为"高富帅","矮小矬陋贫穷"通过缩略成为"矮矬穷","经济适用男"可以缩略为"经适男",但也可以不缩略去使用。
  4.语义指向
  "男性"应该是男性称谓词在语义指向上唯一的对象,绝大部分的男性称谓词在字面上也确实很容易可以看出指向男性本体。但是,类似"伪娘",就是指那些拥有美丽温柔外表和身材,且同时拥有男女两性魅力的男性人物。从字面上看似指称女性,而实际指称对象为男性的词语。"大猪蹄子"字面上指向动物,实际也是指向男性。由此可以看出,很多网络流行男性称谓词字面语义指向和实际语义指向是不同的。
  三.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使用特点
  1.此类称谓词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
  正是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人可以在其出现的第一时间通过各类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帖子中获取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而且,如今年轻人已占据网民的大部分,这类人对于网络流行语抱有极高的兴趣,所以他们不仅参与了传播称谓词的过程,也对于流行男性称谓词的创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频繁使用,也加速了传播速度,使得未接触过某称谓词的人了解并进行再传播。
  2.此类称谓词反映了有关男性的各方面特点
  当别人说出一个你从未听过的网络流行男性称谓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字面意思猜出他所描述的这个男性的特点,例如"IT男",那么久表示这位男性从事相关计算机的工作或擅长计算机的操作,"快递小哥"表示这位男性从事快递相关的工作。也有一类称谓词可以反映男性的外在形象,例如"硬汉",形容坚强不屈,有力量的男子;"小鲜肉"指年轻、形象可爱帅气、身材纤细健美、有着偶像气质新生代男艺人。还有些称谓词反映了男性的性格特点,例如"暖男"指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男性,他们心思细腻,善于照顾他人。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流行男性称谓词也逐渐为某类男性贴上了鲜明的标签,形成了对一类男性的总体描述。
  3.此类称谓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反射
  男性从古至今向来崇尚"阳刚之气",不仅是外表性格上的硬汉,也更是自己所承担了比女性更重的责任。但现在,由于家庭环境、娱乐圈及其他国家的影响,我国的优良文化遭到了一些俗劣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于畸形文化有了一定的崇尚心理,再加上部分男性先是缺少了某种特有的"男人"的品性,再是外形行为上趋于女性化,性格优柔寡断,一部分男性称谓词也逐渐变得是对其在侧面的批判,对某些畸形文化的批判。
  4.此类称谓词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交际功能弱化
  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多是在虚拟网络生活中使用,在交际中基本不用于当面称呼,仅仅是对于特定个体或群体的背称。在现实中,人们较少用其进行较为正式的交流,多数是在开玩笑等娱乐行为下使用。真正用作称谓词的寥若晨星,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语的实际交际功能逐渐被弱化。
  5.此类称谓词逐渐由特殊化走向一般化
  很多男性称谓词出现的本身代表的就是男性群体中的某一类,另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某件事情的发生而出现,是对一位男性的特定称谓,但由于传播速度快、具有代表性,大眾对之后出现相同情况的男性均用此称谓称呼,这就体现出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逐渐趋向一般化的特点。
  称谓词不仅是对于人的称呼,尤其是网络流行的称谓词,也时刻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对男性称谓词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脉络和民众的情感走向。我们不仅了解了流行称谓词的由来,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对背后所映射的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了解。从这个角度看,男性称谓语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的一个方式。
  四.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使用现状
  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革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但这类称谓词以在网络交际中使用为主,一般不会在现实生活中称呼。这类称谓词的使用人群大多是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网民。并且年轻女性使用者会略多于年轻男性使用者,毕竟男性称谓词更多的是对于男性特征的描述。中年人及老年人使用较少,因为他们接触网络中的流行事物较少,并且对于新出现的称谓词持有不赞同的态度,大多认为如此称呼是对于对方的不尊重和调侃,不符合传统称谓词的特点。
  五.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称谓词反思
  随着大量的男性称谓词在网络流行语中出现,在为大众带来娱乐体验感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任意素质水平的大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造新词,并且在传播的同时并未注重这个词语的传播意义以及它本身的内涵。这就导致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语出现了低俗化、攻击性等不良的特点。而且由于称谓语使用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从而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扭曲。更应注意的是,活跃于互联网,并对此感兴趣的大部分为青年朋友,价值取向不佳的称谓词会对青年人的价值观、思维起到负向作用,从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网络流行语的男性称谓词中,更应该出现的是"硬汉"、"暖男"等带有正能量的类别,而不应该将某些拥有不良行为的男性放大化,让更多人接触到错误价值观的宣传,真正的拥有"男子气概"的男性称谓词应该加以宣扬,对含有错误价值观的男性称谓语加以审核和剔除。
  称谓词看似普通常见,但是网络流行语中的称谓词实则是反映了社会生活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新兴的男性称谓词数量多,传播速度快,并且有了特定的造词格式,逐渐从特殊走向一般代表着社会中男性的某一群体。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的出现着实娱乐大众,但也参差不齐。我们在创造男性称谓词时也应对其描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意义加以注意,创造更多的有正面意义的男性称谓词,由此使得网络环境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姿.新媒体语境下新兴性别称谓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4) :97-103.
  [2]郑亚豪.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极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3]沈娟,张芹,林纲.网络语境下新兴称谓语浅论[J].文化学刊,2019.4:205-27.
  [4]谭君玲.现代汉语"X+男/女"词族的特点及流行原因研宄[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沈娟,张芹,林纲.网络语境下新兴称谓语浅论[J].文化学刊,2019.4:205-27.
  注 释
  [1]沈娟,张芹,林纲.网络语境下新兴称谓语浅论[J].文化学刊,2019.4:205-27.
网站目录投稿:采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