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所使用的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语言,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预言。不过要说到最正宗的汉语究竟是来源于什么地方,或许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北京,其实 这里就有一点混淆了,因为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是普通话,普通话并不能完全代表汉语。因此,如果要说汉语究竟是哪里才最正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1.哪里的汉语最正宗 汉语,从历朝历代开始追溯,每一个中央政权似乎都可以算数,从其滥觞开始,到最终系统化,或许只有过了汉朝,才真正使汉语、汉族和汉文化统合为一。中国有八大官话方言,主要在战国七雄版图之内,以及东北、西南和西北。其中,八大官话分别是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方言》一书成书于汉朝。比如《切韵》序,也证明了各地方言都不同,南北方言差异很大。所以一个最基础的事实,中国自古至今,在国语普通话之前没有统一的全民通用语。 粤语是受争议最大的语言。古藉记录汉人进入闽南,只有两次大规模的。一次是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9600名府兵进入福建云霄镇压"蛮獠乱"。一次南宋灭亡时,宋人逃难到闽南山区。我们国家的标准通用语普通话,他有39个韵母,声调有四个普通人可以说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反之,粤语,闽南话潮汕话,温州话,这些地方性的方言,虽然有人说,更符合广韵,更接近古代的汉语发音特点,而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在封开县主办"粤语源流"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与隋代《切韵》对照,封开方言保存了完整的汉代雅言的"浊塞音",是上古雅言宝贵的遗存,是上古雅言的"活化石"。雅言,应是正宗的古汉语。雅言流传到明代,直到满清王朝才被"消灭"。 另一种说法是汉文化中心的发展趋势是由西北的西安向中原的洛阳和开封渐进,继而南移至南京、杭州,再北归北京,如此广袤的地域转变,大致以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为基准,该地区的汉语方言便是正源所在。中原官话它是最早形成的,但是也是最晚的,为什么这样说就是因为中原官话给古汉语,当然这个古汉语是洛阳西安一代的,有直接传承关系,当然中原官话最终定型是在宋朝,可以这样说,唐朝人说话能不能听懂我不知道,但是宋朝人说话北方人应该都能听懂,因为当年北宋失手,南宋建立,中原人来到了浙江,中原人给浙江江苏上海人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吴语,当然这是以后的事。 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 2.普通话不是正宗的中国汉语 有人说,普通话并不是古代正宗的汉语,而是变味的汉语,语言专家考证"苏州白话"曾是民间的官话。普通话的历史只有400年,现在的普通话是满族入关时学的汉语,深深的打上了满人的烙印。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唐宋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正音"。 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春秋时期,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应该是山东省。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孔夫子用雅言讲学,这样交际就没有什么障碍。"雅言"便是普通话的源头。 汉朝成立后,以原来楚国人为主的刘邦政权,将原来的楚国话定为官方语言:"通语"。楚国原来处于南方落后地区,为了与中原接轨,从贵族到人民都学讲"雅言",所以楚国后期的通用语言与中原的"雅言"已经比较接近了,汉朝将原来楚国话作为"通语"也容易被中原人接受。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 元代以后,由于京城多设在北京,于是北京白话便很快成为全国通用的"官话"了。同时,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仍旧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吴音最流行的时候,有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和官方 "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白话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争,江南经济开始衰落,吴音开始失去了标准音的地位。这样,北京白话开始成为唯一的标准音。民国初期,北京官话被定为国语。 然而"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中国汉语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3.官话方言包括哪些省 中国有八大官话方言,主要在战国七雄版图之内,以及东北、西南和西北。其中,八大官话分别是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我就不妨把所有官话省份都列出来——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甘肃、宁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中国34个省级地区,官话地区占了一多半,有19个。另外,严格来说青海和新疆也有大片区域的官话地区,青海有中原官话,而新疆有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这样一来官话方言地区就是21个,这就基本三分之二了。而例如内蒙则是官话和晋语都存在的省份。西藏主要是藏语和普通话(普通话全国通行,非某一地本地方言)。山西以晋语为主,也有中原官话。湖南以湘语为主。上海、浙江是吴语。福建主要是闽南语。江西主要是赣语。广西主要是白话(粤语),也有客家话和桂柳话(属西南官话)。广东主要是粤语,不过潮汕话(隶属闽南语)和客家话都并不比粤语人口少多少。台湾主要是闽南语,虽说台湾腔的国语和普通话有点区别,国语在台湾本土化了,但依然是通用语,并不能说是台湾本地方言。再就是海南主要是琼语(属于闽南话)。剩下就是香港和澳门了,主要是粤语。再就是有些省份和自治区还有非汉语的少民语言,我就不多提了(本问答主要谈汉语)。 所以,官话方言通行21个省级地区,而且因为普通话是通用语的关系,各种官话方言,比如河南话、四川话、东北话,这样的官话地区方言,(扣除个别冷僻俚语)全国都能听得懂。而除了官话方言,中国其他七大方言(不能互通),分别是晋语、客家、闽南语、赣语、粤语、湘语和吴语。虽说这七个也称为"大"方言。但很多仅仅通行一两个省,甚至某些东南省份其实有两三种不能互通的方言,比如广东的粤、客、潮汕、雷州(潮汕话和雷州话都隶属闽南语)四种。而闽南语实际上是内部也并不互通的一个语支。十里不同音,隔县不互通就是闽南语的基本表现。 所以,要比正宗的话,答案当然只能是占中国省级地区三分之二的官话方言,才应该是正宗汉语。晋语和六南方言相比起来就不那么正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