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那吾鲁孜"是哈萨克语,有辞旧迎新之意。以往,哈萨克人习惯在阳历三月二十日过节,一般过十五天,也有过九天、三天、一天的。解放后,哈萨克人则在农历春分那天过节。 那吾鲁孜节的起源与旧历十二地支有密切的关系。十二地支即十二年,每年以动物命名。相传,在很久以前,许多动物聚集在一起,想知道来年的好坏,并对新年的开头最感兴趣。它们商议进行一次比赛,看谁先看到新年的到来。骆驼一听非常得意,因为它个子大,是最有希望先睹的。其他动物也不甘示弱,纷纷翘首张望,无奈还是太矮。这时,聪明的老鼠一下子窜到骆驼的耳朵上,于是比其他动物都先看到了新年的开头。骆驼一生气,掉头就走了。从此以动物先看到年的开头的顺序命名,老鼠排第一,然后依次是牛、虎、兔、蜗牛、蛇、马、羊、猴、鸡、狗、猪。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骆驼只凭个儿大,十二属相里却没有它。"在十二生肖纪年法中,哈萨克人把农历正月春分那天(阳历三月二十二日前后)作为元旦,这一天昼夜相等,称为交岁,故把节日定在这天。 为了迎接新年,欢度节日,哈萨克人在节前要打扫屋内屋外,修整棚圈,准备过节食品。节日的主要食品有用大米、小米、小麦、面粉、奶酪、盐、肉等做成的粥状那吾鲁孜饭,又叫"库古"。另外,还有储存的马肉,如马肥肠、马脖子、马肋条灌肠、马碎肉灌肠、马盆骨包肉等。 节日这天,哈萨克人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走村串户,互相拜年。拜年时,宾主互相拥抱,祝贺新年。热情的主人用自己制作的各种佳肴来款待客人,大家一起吃那吾鲁孜饭,一起唱那吾鲁孜歌。歌的曲调是固定的,歌词可即兴自编,内容多为祝愿歌、吉祥话等。哈萨克人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这天,要把羊头奉献给老人,老人在接受羊头时,要口念祝词,祝愿家人平安,牲畜满圈,奶食丰盛。兴致高涨时,宾主在冬不拉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充满了喜庆气氛。 人们除了在节日期间访亲问友、互相拜年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弹唱、对歌、摔跤、绕口令、猜谜语、圆梦等游戏。 "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若瓦尔",是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最喜爱的游戏,也是他们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游戏开始时,一对青年男女骑上骏马,并驾齐驱,奔向指定地点。说是追,其实只是缓缓而行。沿途小伙子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即使言语有些过头,姑娘也不得恼怒。但在返回途中就彻底倒了过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姑娘追"了。小伙子掉转马头在前面狂奔,姑娘在其后紧追不舍,因为只要被姑娘追上,就可以任意挥鞭抽打,小伙子不得还手。如果小伙子得罪了姑娘,肯定要大吃苦头,免不了要挨几鞭子。但若是姑娘爱上了小伙子,便会鞭下留情,姑娘顶多是高高举起鞭子,轻轻抽打一下而已,小伙子心里也是甜蜜蜜的。届时,观众一片欢呼,气氛热烈。 "叼羊"也是哈萨克人在那吾鲁孜节期间不可少的节目之一。首先是主持人祈祷,参赛者立在马上向主持人祝福,然后由主持人将割掉头的一只山羊羔放在草地上。只听一声令下,参赛者便迅疾而出,飞马夺羊。若能一马当先把羊羔带到指定地点,他便是优胜者。那只羊被扔在谁家园中,被认为是大红喜事,主人要给骏马披红挂彩,还要散发喜钱。 那吾鲁孜节是哈萨克人送旧迎新的喜庆盛会,其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即哈萨克人的春节,是他们在信仰伊斯兰教前形成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阴历春分日,即公历3月21日前后。由于春分日不是每年都在公历的同一天,总是前后差一二天,因而各国的哈萨克人的过节时间不完全一致。土耳其的哈萨克人定3月20日为节日时间,哈萨克斯坦的则定于3月22日过节,中国的哈萨克取其中,定于3月21日欢度春节。 春分这一天,昼与夜一样长。从此,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牲畜开始产羔,奶子一天一天多起来,一年的牧业生产又紧张地开始。人们满怀希望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因此春分这一天就成了哈萨克人的重要的民间节日。这一节日以往要过半个月。 按传统习惯,节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鲁孜饭",即至少用7种原料,如大麦(或小麦)、大米、小米、奶疙瘩、面粉、肉、奶、盐等做成稠粥,另外还要加贮藏过冬的马肠、马肥肠、马碎肉、马脖肉、马盆骨肉和其他肉类。节日期间主要吃这种饭,除了自己吃,还用这种饭招待前来拜节的客人。这一天,人们要相互拜节,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从一个阿吾勒到另一个阿吾勒,走家串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彼此祝福。冬天宰杀牲畜时留下的羊头,要一直保存到这一天,虔诚地奉献给老人。老人在接受羊头时口念祝词: "愿你的牲畜满圈,奶食丰盈。" 整个纳吾鲁孜节都贯穿着美好的祝愿。人们相信,节日过得好与坏,是否能听到美好的祝福,都将预示着全年的丰歉和吉凶祸福。因此,节日这一天,有特定的礼仪,有特定的问候语,有特定的祝词和歌. 纳吾鲁孜节也叫诺鲁孜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来说是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的春节。"纳吾兽孜"有"辞旧迎新"的意思,也有"迎新"戴"迎春"和"一年之首"的意思。 "纳吾鲁孜"与哈萨克人很早使用的十二生肖日历有关,哈萨克人的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排序与汉族人所有十二生肖(地支)排序完全相同。每年的3月21日(春分日),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这一天哈萨克人举行"纳吾鲁孜节"(即春节)的庆祝活动。哈萨克人把一年分十二个月,三个月为一季,称季为"托克散"。根据哈萨克族民间历法,一月即阳历3月,恰是一年之首。每一个月都有专称。如"纳吾兽孜"(元月,公历3月),"开库克"(二月,公历4月)、"玛米尔"(三月,公历5月)、"毛斯木"(四月,公历6月)、"沙拉泰"(五月,公历7月)、"西勒德"(六月,公历8月)、"塔米孜"(七月,公历9月)、"克尔库叶克"(八月,公历10月)、"米扎木"(九月,公历11月)、"卡拉夏"(十月,公历12月)、"康塔尔"(十一月,公历1月)、"阿克番"(十二月,公历2月)。 "纳吾兽孜"这天,恰是农历的春分,是阳历的3月21日一22日,哈萨克人把春分作为一年的岁首。在节日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打扫房间,拆洗被褥,把过去一年的邪气扫出门外,新的一年里,疾病和灾难就会远离家庭Q有的人家还会为迎新年进门时,要在门槛附近点两盏灯,以避邪。有的在节日的前一夜,将小麦、玉米、大麦等粮食及各种奶制品及泉水盛在碗里、容器里,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为人们带来好运。 节日前的这一夜,小伙子和姑娘们还有一些庆祝活动。姑娘要用牛的初生乳煮冬天宰的牛羊肉,来招待小伙子,而小伙子也要给姑娘赠送小镜子、小梳子及香水之类的礼品,使节日充满了喜庆。为了庆贺节日的来临,小伙子还要做一个小马鞍子,再做一个布娃娃,脖子上系小铃档,帽子上再插羽毛,把小马鞍子备在一匹烈性的马驹上,把布娃娃固定在马鞍上。到了半夜3点多钟,把圈里的马驹搅醒,这时马驹会在圈里乱蹦乱跳,狗也会狂叫起来,把人们都叫醒了。马驹背上的布娃娃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人们纷纷穿起节日的盛装来庆贺节日,人们见面时要相互热情地问候,祝贺节日。同时,在节日的这一天,还要做"纳吾兽孜饭",这种饭要用剩余的熏肉、羊头、牛奶、溶解的奶疙瘩、小麦(或是塔尔米)、洋葱、胡萝卜七种食物做成粥(七种食物必须是年前的,具体的食物品种可以调换,但必须要有七种食物)。在食用时,要把羊头给长者,由长者削下羊头上的肉。其他人在吃粥时,则十分热烈,尽量多吃则会带来好运。吃完饭,坐在首席的长者会讲一连串的祝福词,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得到好运。 纳吾肉孜节 "纳吾肉孜"节,相当于春节。 每年的春分日时,昼夜长短一样,这一天便是哈萨克族的"纳吾肉孜"节。这一天是辞旧岁,迎新春。过节时,哈萨克族各家各户都用小米、麦子、大米、奶疙瘩和肉等混合做成"纳吾肉孜饭"。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吾勒"到另一个"阿吾勒",走家串户地吃"纳吾肉孜饭",唱"纳吾肉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草原更美。 除以上的节日外,哈萨克族还要过传统的宗教节—"肉孜节",节日的内容大体和其他伊斯兰教民族的相同。 今天,在辽阔的哈萨克族草原上,"冬不拉"的琴声不再呜咽哈萨克族人民颠沛流离之苦,而是欢唱哈萨克族牧民美好的生活和保卫边疆、实现小康的心声。 乌孜别克族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navruz)一词来源于波斯语,意为"新的一日""新年的第一日""元旦、春天的第一日""春节",也就是每年的3月21日或3月22日。相传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的春分。按照传统习俗每年的3月21日或3月22日为迎接纳吾鲁孜,也就是迎接春节,乌孜别克人要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贡献祭品,并举行庆祝活动。关于纳吾鲁孜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人们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祭拜天地之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上的星座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辰过节,将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也有辞旧迎新的含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乌孜别克人过纳吾鲁孜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尽相同。传统的过法为两星期,即12天,但也有过9天、3天和1天的。迎接和祝贺纳吾鲁孜时,乌孜别克人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这种活动尤为盛行。村里的乌孜别克人全聚在一起,用麦苗熬制一种紫色的粥状甜味食物,称为"苏麦莱克"。熬制过程十分讲究。人们围成一圈,一边熬制,一边载歌载舞,欢度良宵,歌声、乐曲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直到第二天凌晨。这时,由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将熬好的食物分发给大家,每一个乌孜别克人都十分珍视苏麦莱克,不敢随意丢弃。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从事农业的先民,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先知的两个孙子而举行的活动。按传统习惯,在纳吾鲁孜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鲁孜饭(苏玛莱克)。做这种饭时,至少要用7种原料,如大麦、大米(或小米)、面粉、盐、肉、奶、水。另外,还要加贮藏过冬的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肉或其他肉类,把这些混合之物做成稠粥。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而是用往年剩余的粮食等,并要求做得丰盛些,以祈祝年年富足有余。祝贺纳吾鲁孜期间,还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如野游、赛马、叼羊、拔河、摔跤等,同时还举行唱歌、赛歌、猜谜和荡秋千等活动来增添喜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