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田里,一群头戴草帽的年轻人拎着水桶、拿着农具,浇水、除草、埋头记录,他们都是在上"三田三早"实验课的华中农大大二学生。在这一大片试验田里,每个本科生都有一块不少于30平方米的"责任田",用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实践训练。(4月19日中国教育报) 学习是为了应用,实践才是目的。华中农大给大学生建实践"实验田",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打破了专业与行业的壁垒,实现了专业服务行业、行业反哺专业的良好态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实,专业与行业并不矛盾。学习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指导实践,而通过社会行业的实践又有利于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在行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与时俱进。因此,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有其必然性,但在有机融合上,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以学为主,不偏离主业的航向。给学生建"实验田",让学生有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的机会,这是面向社会的必然选择,但从大学生的阶段任务来看,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也是为了学习,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好地做好知识储备。因此,在将学科专业与社会行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训促学,避免过早地将学生推向社会行业情况的发生。 其次,加强管理,不做"甩手掌柜"。给学生建"责任田",允许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行业的实践中体验真知,是一种进步,但教师仍然是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对学生尽到管理和引导的责任。在学生进行社会行业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与相关行业做好对接,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解惑答疑,同时利用好行业的导师资源,实现专业教师、行业导师对学生的双向培养。 再次,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专业与行业学习时间。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储备是基础,因此,高校应合理规划与安排大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引导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融合学习。比如,对大专生是安排两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一年行业实践还是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行业实践,这其中是有学问的,学校要加强研究,做好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高校拆除"围墙",实现产业与学业的对接,无疑是厚植高校人才的关键所在。与社会行业的融合是学业最好的归宿,所以,高校在这些方面还需统筹安排、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