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共成长"的长三角,一并成就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就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业已从基础设施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走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趋向,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创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图——"不要问我们的总部在哪里,我们的总部就在长三角"——有人撰文称,2019"上海百强"有着众多长三角"面孔",说明作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不仅是创业者的摇篮,更是长三角创业者的"热土"。 浦东之变:从"张江"到"临港" 如果说,小浦东纯粹是一个地域之名;那么,大浦东则是一个人文积淀之称。随着产业转移、城市整合,今非昔比的浦东,越发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核引擎,毫无疑义地进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对中国乃至全球经贸格局、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她既是"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的起点,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左右与影响着整个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与脉络。 浦东,从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涉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到2019年国务院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正式启动,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张江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临港作为主体承载区,一并肩负着浦东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使命。"双区联动最重要的是解决张江在创新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张江的创新型成果需要产业化,临港有相对充足的物理空间,能解决产业孵化转化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南北的科创走廊,除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带动整个区域转型升级。" 临港更是肩负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临港"未来之城"。尤其,临港新片区的发力——聚焦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应用以及5G应用。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新片区选择在上海东南的临港地区,选址考虑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区域内运输条件非常优越,有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还有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可以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于贸易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上海业已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世界排名第四的"国际航运中心"——其"辐射带动、协同发展",大大促进陆家嘴金融城与张江科学城的"多重"效益,大大强化张江、外高桥、金桥、迪士尼、机场等重点功能区与街镇的有机联动,达到"产城融合"的目标,使"大浦东"的指标意义再赋内蕴与提升。 政府之变:从"管理"到"服务" 长三角各地政府,纷纷完成由"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为营商环境提出非常"高调"的便民服务目标——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办事不见面",上海"全网通办"……行政服务窗口,是老百姓感受党风政风最为直接的渠道,折射的是营造竞争新优势的政府执政理念之变,拉近的是党心民心的距離,营造" 倒逼政府自身改革"的新局面。 "从拼土地、拼资源,到拼政策,再到拼环境,真不是说说而已。简单地拼资源和政策没有可持续性,我们从工作当中深切体会到,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政府着和解决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的问题,浦东新区还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地建设"三全工程":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实现监管信息的社会共享。从中,折射出长三角地区从政府"好管"到群众"好用"、以服务意识替代审批思维的理念嬗变。 政府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目标,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成为大家共同追求与办事共识。南京栖霞区诞生了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发放的营业执照。通过手机发出申请、上传材料及后台集中审批,全程20分钟,营业执照就以邮政EMS快递寄出。 浙江省改革"最多跑一次",从一句口号到落地生根,至今已完成基础的制度性建设。目前,杭州已公布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计11354项……一改过去此类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平均需要10个工作日。 江苏省政府还公布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着力打造企业群众认可、具有江苏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企业活力也因此被不断激发。上半年,江浙沪三地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43万户,相当于平均每天增加近8000户,显示了这里大众创业的势头正旺。长三角政府理念之变营造竞争新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便民利企的窗口前台到跨部门协作的办事后台,从"物理集中"到"化学反应",持续提质增效。三地政府不约而同瞄向了"大数据",用"数据跑腿"来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根除"奇葩证明""折返跑"等疑难杂症,真正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成为长三角各地下一步改进政务服务的共识,当好"线上店小二",并加快推进数据共享,为网上政务提供"加速度",甚至还带有几分"知耻而后勇"的悲壮与决绝——旨在优化好营商环境,增加市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由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让我们市场主体的活力极大地释放出来。 政府办事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大数据支撑,今后凡是通过政府审批产生的数据,原则上不应再由老百姓,而是让数据库来提供,这样政府办事生态将完全改变,服务群众企业会更高效,百姓获得感自然会更强烈。 制造之变:从"传统"到"智能" 新中国70载,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区域"长三角",站上了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台阶,其经济版图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新变化,日益成为"中国制造"和外向型经济的代表性区域——从高新材料到创新药,从智能制造到人工智能大脑,长三角经济率先进行动力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驱动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制定的《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实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步骤,就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擦亮"上海制造"名片,推动"上海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若干个典型应用场景,实现5G广泛应用,AI深度赋能,数据全面驱动。 纵然,面临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主动调结构等诸多困难,长三角地区依旧一边放眼全球前沿产业,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一边用信息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在刚过去的2018年,上海张江"药谷"多个创新药取得突破——君实生物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国内首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获批上市、和记黄埔的抗肿瘤国家一类新药呋喹替尼获批上市、再鼎医药用于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创新肿瘤靶向药物上市…… 苏州宝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智造,自主研发的冲压智能车间,可以为企业降低20%左右的生产成本——1名工人、7条机械手,经过6道冲压工序、10秒时间,一根用于太阳能电站的太阳能跟踪支架系统的轨道支撑架就此产生;在浙江,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匹配最优的橡胶合成方案,极大稳定了混炼胶性能,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经过多年培育,浙江正日益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沃土,杭州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逾50%;江苏正加快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上海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正在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安徽科技制造业全面发力,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机器人产能占1/2,信息服务业占比1/3,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达到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1/3……长三角2018年经济年报"成绩单"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蓬勃增长,已经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污染更少的绿色发展之路。不约而同,上海、江苏、安徽的报告字里行间也都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新技术、新政策、新理念的冲击之下,中国制造将被重新定义,"新制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新制造,不同于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制造,它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新制造可以理解为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数据的智能化制造。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生产链条以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国"新制造"正在進行时,不仅是传统制造企业,每一个角色都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制造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建。 近日,在上海举办"新制造未来峰会"上,涌现一批长三角地区致力于制造业创新升级的企业,榜上有名的是:苏州宝嵩机器人、上海宝信软件、杭州博拉科技、南京观为监测、宁波的广强机器人……上海企业半壁江山,其次杭州10家,南京5家,苏州3家,宁波3家,常州2家,无锡1家。 长三角是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世界代工厂"重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创新型企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高地,工业化水平高,集群优势明显,在这次制造业的全面升级的大潮下,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型企业为"新制造"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