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差异化的生存土壤


  中国智能投顾的机会在于,资产管理行业开始尝试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给客户提供类似账户管理的整体服务,这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更符合行业发展的方向。
  美国智能投顾的兴起引起中国市场的关注和模仿,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热门领域。然而,引入概念容易,深耕市场就会发现,美国式智能投顾模式正遭遇水土不服,其根源在于中美两国智能投顾有着完全不同的土壤。
  监管政策
  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智能投顾的发展势头和影响力使得监管方不得不给予这个行业充满预见性的考虑。
  2016年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发布了一份数字化投顾的创新监管指引,阐明了其在3个方面的监管重心:第一,算法;第二,KYC(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尤其是风评;第三,组合建立的方法论与潜在的利益冲突。FINRA在监管指引中定义了投资管理的价值链:KYC—资产配置—组合选择—交易—再平衡—税筹—组合分析。针对数字化投顾在价值链上的影响,FINRA执行副总裁Dan Sibears解释说:"FINRA 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监管新型的投顾工具的。使用数字化投顾是突出了其‘过程监管的视角,来审查新技术在投资管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功能及影响。"
  但与发源国不同的是,中国监管层对数字化资产配置业务的监管概念依然模糊,成了业内外普遍的共识。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至今尚无专门规范智能投顾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智能投顾强调的是咨询和资产管理的合一,但在中国,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这两块业务却是分开进行。这不仅让咨询业务的开展资格受到质疑,资产管理的合理性也成了投资者的批判热点。
  虽然有消息人士透露称,相关部门已准备通过牌照制度对其规范管理。不过对于体量日趋庞大的智能投顾来说,这是否只是"蜻蜓点水",仍然有待验证。
  "看似打着数字化资产配置旗号的企业,突破了原有监管体系,正在带来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清华五道口发布的《数字化资产配置报告》认为,这是监管缺失以外,存在的最大问题。
  所谓的数字化资产配置,并未超出传统证券投资顾问的范畴,这给那些已上了监管"脚镣"的前P2P平台,提供了另一片可以"尽情玩耍"的天空。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P2P平台以智能投顾为噱头。因为这里有一片尚未开垦的巨无霸市场,一块没有监管的金融乐土。纵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也可以在这个技术假象营造的美好空间里肆意而行。
  投资标的
  美国资本市场ETF的规模巨大且品种繁多,而国内ETF总体规模较小且种类不全,跨区域、跨品种的资产配置面临投资标得匮乏。根据Wind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2月,上市可交易的ETF合计151只,资产规模累计6929亿元,且大多为股票指数型ETF,债券型ET合计仅5只。
  投资者教育
  智能投顾的关键是投顾,智能只是实现手段。美国是投资者普遍已经拥有人工投顾服务的情况下,是从规范化和降低人工成本角度引发智能投顾和人工投顾的替代竞争,所以看到美国率先使用智能投顾的是硅谷的大型IT企业的高收入雇员。
  但中国则是原有投资者缺乏投顾服务,或者说传统基金销售领域给投资者提供的主要是,短期销售导向极强的售前推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投顾服务的情况下,借智能投顾的技术手段在为投资者普及投顾服务。而基础市场本身高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通过自主市场判断的难度加大,对投顾服务的客观需求带来的市场空间反而更大,智能投顾服务使用的客群相当广泛。
  美国市场智能投顾主要功能是技术对人工投顾的替代,这是在人工投顾充分发展,但遇到瓶颈和问题(人工服务高成本高门槛,2009年后遇到大量诉讼)的背景下兴起的。采用IT技术和透明的策略,在一个资产配置理念盛行的成熟市场上,智能投顾起到了低成本、高效率替代人工投顾的作用。
  然而中国市场却和美国市场处在完全不同的状态。首先,中国市场与美国差异明显,波动巨大获取回报困难;其次,投资者普遍不成熟,预期波动巨大,资产配置观念难以落地。
  由此造成两个市场最大的不同是,美國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达成长期投资目标并不十分困难,智能投顾需要用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率达成同样的目标。而中国市场上投资者长期投资失败,达不到基本投资目标;投资者迫切的需求是如何降低投资风险,获取回报;也就是说,中国智能投顾的核心目标并不是采用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而是如何帮助投资者赚到钱。对投资行业而言,这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恰恰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问题。
  虽然在可投资资产的丰富性不够和市场成熟度不够的条件下,国内的智能投顾任重而道远,但中国智能投顾的机会在于,资产管理行业开始尝试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给客户提供类似账户管理的整体服务,这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更符合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相信国内的在线投顾可以成为公募基金发展新的风口和新的增长点。
网站目录投稿: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