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实际上是两个词的结合---鉴真伪、定年代。属于两个体系,应用不同的方法论。 定年代主要用类型学或者是比照的方法论,主要参照所有出土器物的纹饰造型等特征去比较,较为符合相似的即可基本断定这件被鉴定器物的大致年代,仿造时代风格相对容易。 真假C型龙对比图:左真右假 而辨真伪相对困难的多,要用到很多的方法论,比如物理、化学、材料学、痕迹学、工艺学等,综合应用分析后才能相对准确的判定真伪。比如古玉界经常提及的沁色和光气(包浆),反映到我们眼中的特征都是光学的作用使然。 不同光线情况下反射到眼中形成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 形成这些沁色和包浆的原因都是化学作用,而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极其缓慢而不断进行的,还要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而通过光的作用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特征。而做伪的方法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呈越来越像的趋势,高仿品对于鉴定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但是速度是仿品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腐蚀速度的不同呈现的图片效果不同 我们的课程始终贯穿这个客观事实,始终心中保持科学的方法论应用,结合大量的图片和实物植入学员大脑,图像记忆可以让我们对仿品形成屏障,而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论讲解和吸收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客观科学的认知去面对眼前的藏品。 真假天珠表面痕迹特征对比 明清玉器表面痕迹特征对比图 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鉴定方法已经有很多了,这给了我们丰厚的滋养,然而时代在快速的发展,我们的思想和鉴定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前人基础上提高。比如放大镜的使用问题,很多古玉高手不屑于此,但是人的眼学和经验如果再结合放大镜,可以大大提高鉴定的准确率,因为人的思想和科技的结合才是学术进步的唯一途径。古人说神仙难断寸玉,现在我们未必有神仙般能力,应该客观面对人的生理局限性。再比如古玉鉴定,如果不去研究清楚古玉的制作工艺及其特征,不去研究现代高仿玉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特征,对比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找出真伪的客观依据和特征,牢记于心,我们的鉴定将继续停留在"感觉""看着不舒服""神韵不够""线条绵软"等等抽象判断的范围内,而不会有发展和进步。 放大镜选40倍的。放大镜拍摄因角度不同,效果完全不同,这是光的折射原因造成的。 知识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是可以被理解和传播的。学习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这需要勇气打破自己,更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自己。认识一个人,打开一扇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相识就有意义。期待在共同研修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