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人眼里,曹操的形象和品格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曹操是汉贼,但也有人说曹操是英雄,其实只是看待他的角度不同罢了。那贬低曹操的说法可能大家已经看过不少,这次我们就来谈谈曹操的英雄之处,各位观看后可以自行思考有无道理。乱世出英雄,曹操能够成为一代枭雄,一定是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最好保持客观,每个人都是善恶的结合体。 1、为官不避权贵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朝中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说曹操从小的生活是非常优渥的,少年时期的曹操乃是放荡不羁的典型。不过当曹操长大成人后,他也想有一番作为,报效国家。当他被举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时,曾严肃法纪,棒杀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丝毫不避讳权贵,被众人称赞。从当时曹操的行为来看,他就和大家一样,是一个热血青年,想一心做个好官。 不过曹操的这种行为注定在当时的官场混不下去,所以很快他就被明升暗降,遭到贬官。后来黄巾起义,曹操参加作战,屡立战功,被封为济南相。曹操一到任,立即着手整治吏治,使得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再后来,随着东汉朝廷的愈发腐败,曹操认为一心报国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选择了退隐。 从曹操的为官经历来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官,在当时昏暗的朝廷中,曹操就犹如一盏明灯,不愿随波逐流,这便是曹操的英雄之处。 2、统一中原和北方 董卓入主洛阳后,擅行废立之事,引起众人不满。于是在曹操的振臂一呼下,众人组成关东联军,准备讨伐董卓。董卓不敌关东联军,只能裹挟汉献帝往长安撤退。联军人数众多,但当皇帝被裹挟走时,只有曹操愿意出兵相救,其他人都在暗自算计,不愿出兵。仅从这一事就可以看出,曹操乃是当时唯一一个心存汉室之人!这也是为何天下谋士、人才都愿意追随曹操的原因。当年荀彧原本是跟随着袁绍的,但见袁绍心中并无汉室,所以才转而投靠了曹操。 后来汉献帝东归,既无宫室可以居住,又无粮食足够食用,而天下诸侯都选择冷眼旁观,没人愿意站出来迎立天子,大家都怕得到天子后,不好处理权力纠纷。最终只有曹操站出来,给予了汉献帝安身之所。很多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当时根本就没人在乎天子的死活啊,只有曹操站出来,给了天子一碗饭。 前期的曹操,其实一直是心存汉室的,这是很多人的共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才纷纷投靠曹操。后来曹操一统中原和北方,稳定了混乱的局面。 3、终以汉臣自居 虽然前期的曹操心存汉室,一心匡扶天下,但当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路就由不得他选择了。就算曹操一心想做汉臣,他底下的人也不允许,因为大家跟着曹操打天下,无非就是求功劳官职,如果曹操不称帝,选择还政于汉献帝,那手下这批人必定会受到汉献帝的清洗,到时候不仅荣华富贵得不到,很可能连生命都保不住!所以说,众人决不允许曹操还政于汉献帝,这也是曹操后期的无奈。 天下人都不理解曹操,都认为曹操有篡汉之心,可直到曹操去世,他也依然是汉臣,并无不轨。能在压力和欲望的诱惑下,坚守本心,坚守自己年轻时一心报国的理想,这便是曹操的英雄之处。 很多人都说曹操是奸臣,是小人,可大家不要忘了,是东汉自己把天下作没了的,是他们自己把天下搞得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的,而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太平日子,让中原疆土重新整合,保持不分裂的人是曹操,从结果上来看,曹操就是当时中原百姓心中的英雄。曹操为官不避权贵、心存汉室、至死没有称帝、心存百姓、心存天下,这若不是英雄,怎么才算是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