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QQ浏览器for Android:即是一款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手机浏览器,由腾讯自主研发研发,可以通过GPRS进行上网浏览互联网内容。它以强大的上网功能、完美的横屏浏览、先进的智能预读、个性的窗口管理和丰富的站点资源等一系列强大功能,带给用户优良的手机上网体验,受到广大用户青睐。 一、千呼万唤 随着无线产业井喷式的爆发,作为无线互联网大门的浏览器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在2007年11月5号 Google宣布开发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系统Android后,这个原本就纷乱的世界再次掀起波澜,一瞬间,各大公司相继推出自己在 Android平台上的浏览器,而有些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的无线生活中:Opera、3Ggo、Fennec、UCweb、skyfrie…,正是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和用户的热情呼唤下,我们团队从2010年3月开始正式开发Android版本的手机QQ浏览器,这份迟来的惊喜,让整个团队陷入了一片兴奋与 迷茫中…. 3个月后的今天是我值班support平台,依旧有许多用户在support平台上留下了建议和鼓励,Android的版本已经灰度12天了,外界 各方面的声音都是积极和肯定的:"搜索框的位置被放置在地址栏之前,体现了腾讯对搜索市场的觊觎,而且笔者还尝试在地址栏中输入关键字,一样能实现搜索的 效果,这点做的比较人性化。";(摘自91)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QQ浏览器是允许用户更改搜索引擎的,点击搜索ICON旁边的下拉框就能够在搜搜、百度和易查等搜索引擎中进行切换,虽 然整合得并不丰富全面,但至少提现了一个重视用户的态度。笔者对腾讯一直是没有多少好感的,但在这点上还是比较肯定腾讯的做法,至少它没有说你不想用QQ 拼音,不想用QQ浏览器,那你就不要用QQ了。这也也说明了中国的IT企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摘自91)… 每当我看到这些,我都无法抑制我内心的激动,在我内心深处,对于创新与用户价值的博弈,我想此刻我已经找到答案!3个月前,我们团队还在为一些功能 点和产品PK,讨论细节,哪种方案更加符合用户习惯,当时相互较真的场面历历在目,正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关注用户需求,去真正倾听他们对产品的想法,了解用 户真正的需求点,用户才会关注我们,帮助我们的产品成长,而在此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手机QQ浏览器 for Android孵化的整个过程,我心依然激动。 二、 拨开云雾 Android系统的出现要比iPhone出现稍晚,而iPhone在当时已经取得很相当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交互和设计方面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 可,一度被默认为SmartPhone设计上的标准,Android平台的交互方式和物理按键则不被人们看好,甚至堪忧其前途,我们那时带着无比兴奋的心 情一边摸索着Android平台的特性,一边体验在其平台上的各种应用和同类产品,但我们很快发现这是个无比纷乱的世道,HTC、戴尔Mini 3I、联想LePhone、三星、索爱X10等各大硬件厂商出品的硬件在Android平台上纷纷个性化起来,硬件的不统一让本来就迷茫的交互和设计陷入 了困境,到底是遵循Android的特性,还是要延续iPhone浏览器的体验设计,纷争再起一时间我们的思路陷入了僵局。我们该采用哪种交互方式呢?具 体的产品形态该如何来设计?这确实是个挑战,其最大的纠结点就是前面提到的硬件方面的不统一,而导致交互方式选择的不确定性。 我们找到一些用户,对他们进行了用研,观察他们的使用习惯,了解他们使用终端上网的真正目的和需求,期间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花絮,记得有一次我从深 圳飞往北京,因为航班延误,我就拿出手机思考起我们浏览器起始页的一些问题,这时候,我身边的一个中年人也掏出了手机开始上网,我职业性的给他做了个用户 调查,发现他用的是UC浏览器,然后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喜欢UC的哪些功能,在UI和交互上的一些优缺点等。通过研究我发现在2个核心问题:"位置"和 "速度",一方面让用户感受到去他想去的地方很简单,一方面要让用户感受到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很快速、便捷的,就像你去一个地方,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有站牌 指引,有统计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且你很快的能到达那里。同时我们还使用卡片法对起始页的信息和元素做了调查,明确了我们要在浏览器起始页放置哪些内容,而 这些内容都能被保证是用户想要的。 我们还找了很多同类的产品,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Opera和UCweb,前者的统一性是目前市面上浏览器中最为耀眼的一个,Opera没有遵行平台 的特性,在交互上有它自己一套全新的标准,并在各个平台上严格执行,似乎在制定一套行业标准,对最新协议和标签的支持,使得Opera成为了标杆,很明显 Opera是走技术路线,是偶像派,它不需要做运营, 不考虑内容,只需要提供UI框架,让Internet上的内容能较好的过渡到移动终端上。 而UC,在产品形态上没有像前者那样高度的统一,相反,UC在各种平台上的设计风格都不一样,在内容的运营方面,UC凸显了中国特色,交互方式更是 遵循了平台的特性,UC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浏览器,在他成长的5年里市场份额超过了30%,正是因为它的快速增长,顷刻见纷纷大腕给它抛出橄榄 枝,风投和风头一样迅猛起来。抛开它虚假的外表,也许真像俞永福所说的那样,UC成长这么快速的原因就是不停的在关注用户,关注需求,关注产品的最大价 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用户深度的关注以及稳扎稳打的战略让UC也成为了一颗明星,而且是实力派的。 许多人说腾讯是做平台的,没错,腾讯拥有许多业务,11年的累积使得腾讯这个庞大的社区产生的UGC已经到达一种惊人的程度,就像一个庞大的城市, 有很多地方你可以去,只要你想去。而在无线领域,面对这些服务和内容,腾讯同样需要一个平台来整合他们,我想这就是手机浏览器存在的意义,对腾讯现有 Internet业务的整合,对用户身份的无线化绑定,起到连接用户和业务的桥梁作用,这样的产品不是一个枢纽中心还能是什么呢?面对这样一个目标,整个 团队都很认可,但目前硬件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产品在不同平台上设计上的差异化,于是我们很快的做出了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快速输出产品,保证核心体验,快速稳定作为第一阶段产品的重点; 第二阶段:丰富内容,深度运营,优化体验,并开始在产品形体上统一; 第三阶段:绑定用户身份,整合腾讯业务,让用户价值最大化。 明确的战略步骤,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应该保持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以此步步为营,在保证体验和核心功能的稳定性的同时坚持优化产品,从而驱动产业模式,走上创新的最高点。 三、 宝剑出鞘 面对明确的战略目标,设计和交互上也逐渐清晰起来,分析竞争对手优缺点以后,我们提出了设计方案: 在细节的表现和交互方式上,我们并不是就单一一个平台来整合,而是结合了Android、iPhone、S60V5三个平台的特性来做整合。在交互方式上力求让用户能感觉到一致。 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他花了钱买了款智能手机,自然的会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软件都能支持自己手机的一些特性,因为这是他每天都在使用的设备,如 果不适合他用的手机,他就会放弃这个软件。我们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在触摸机器上具备通性,更要符合用户自己手机上的特性,用户已经在硬件方面做了牺牲,他自 己不得不去熟习他买的那个手机的操作系统,了解其操作方法,经过熟习后,他已经习惯于他自己学到的操作方式,如果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违反了他自己通过学习 培养出来的习惯时,这样的产品自然不能在他手机上"存活"很长时间,所以在前期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交互设计师PK了很多次来完成这个任务。 在设计上更是统一了细节,包括wap标准空间,icon,关键界面等。最后在产品形体上保持了较高的统一,通过CE,我们获得了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