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能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过百里平方的范围,那些尚待探索的远方,那些已不可能亲历的过去,那些指导万物运作的宇宙规律,都令我们——普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感到困惑。幸而,我们可以阅读,阅读可以令我们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令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延伸。
  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说是开启阅读世界的一把钥匙。作者通过写作这样一本书传递了一种对于阅读的态度,即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进自身的理解力而不只是为了娱乐或单纯的获取资讯,而这也正是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原因。一个负责任的读者,正如作者所说的是一个主动的读者,一个主动的读者总是不断尝试以更周全更精辟的方式来回答关于一本书的四个基本问题:
  作者说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作者说的有道理么?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好这四个问题需要不断地思考,因此主动阅读是十分费神费力的,我们总是在向自己理解力的上限挑战,向那些水平高于自己的作者学习。
  师者,是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因此我的第一个感悟是永远不要害怕那些难懂的书。不能理解常常代表着目前阶段这本书超越了我理解力的上限,遇到这样的书,喜悦应战胜抗拒,这意味着我遇到了一位高水平的老师。如果我十分努力仍无法读懂这本书,我会把它先束之高阁,每隔一段时间再翻阅看看,也许我对作者的理解会越来越多。当我最终能够读懂它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的理解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值得我们以主动的姿态来阅读的书其实并不多。考虑到主动阅读是一件十分费神费力的事,我们必须对书籍的选择慎之又慎,"读书贵精不贵多"真是这个道理。好在古往今来的贤哲们已经为我们做了筛选,那些经典并非浪得虚名,而自身理解力的提升对于书籍的筛选也大有裨益。那些可以轻松理解的书自然可以泛泛而读,但如果检视阅读不能尽得其意,细一思索又觉得大有天地的书就定要在书单上占得一席之地了。
  我们是否真的读懂了一本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就算能倒背如流也并不能算是读懂。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作者交流,但书籍是沉默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解读只是单向的一厢情愿,因为我们无法知晓作者写下这一句子时心里的所思所想。我们带着自有的认知体系来解读作者,这是容易的;我们要舍弃已有的认知体系来投入作者的思想,这是困难的。但这恰恰是发现作者真实主旨和意图的关键。只有做到了后者,恐怕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本书。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主动的阅读者不单只追求自我精进,亦应负担思想传播的责任,我特别感谢多年前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前辈,这篇读后感也欠了很久了,另外这也勉强算是为这本书做的推荐吧(虽然推荐者人微言轻)。推荐得当除了要书籍本身是好书外,还需要推荐者言之有物,因此这恰恰也能成为检验自己是否读懂一本书的试金石。
  这本书首次在1940年出版,是莫提默~艾德勒的大作,这个作者可能我们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大英百科全书》,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过,本书的作者就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在1972年,这本书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从此由莫提默~艾德勒与查理~范多伦两位作者共同挂名。有一部叫《机智问答》(Quiz show)的美国电影就是根据查理~范多伦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本书风行70年不衰,可见其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说明、检讨与建议。
  在阅读的层次上,作者认为应该有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之间是有关联的,较高级阅读层次包含了较低级阅读层次的特性。
  通俗来讲,在基础阅读中,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书上面的字,知道一个句子在说什么。比如"猫坐在帽子上",读者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在检视阅读中,特点是强调时间,譬如你可能会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要求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通常很短——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层次要解决的典型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例如在完成检视阅读后,应该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是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很多人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孜孜不倦,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其实是加重了阅读的困难。
  在分析阅读中,特点是在追寻理解。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本书,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整本书主要就是在谈这个层次的阅读。
  有了分析阅读的基础后,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便能顺利进行了,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很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同时可能也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在本书中,除了上述层次的阅读外,对于辅助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等,也有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对于阅读概念与价值的重新建立,皆有十分敏锐的观察。
  有许多人阅读完书籍之后,便迅速的遗忘书籍中所提的相关内涵了,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得要领的。本书创造性的列出阅读者在各种层次的阅读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不但帮助读者在以后的阅读过程更清晰的理解和领会书中要旨,单单是在阅读本书时,这些字体加黑加粗的规则也使阅读过程轻松不少。
  比如在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中,作者认为关于一本书,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整体而言,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3、这书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份有道理?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从这四个问题里,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时自我的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否则你可能读过很多书,却不知所以然。所以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其实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相当的多,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许多宝贵概念更是能让我们一生受益。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于以往只是阅读而不去探究"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因而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感到汗颜。就像中文版本翻译者在序言里说:自己四十四岁才读这本书深感懊恼,如果在他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他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这恰恰也是我想要表达的,任何一个读书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不能很早,那也不要太晚。
网站目录投稿: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