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真能防PM2.5吗? "PM2.5颗粒非常小,穿透性很强,而市面销售的口罩材质决定了它们在阻隔微小颗粒物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彭应登说,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所谓"PM2.5口罩"主要有三类,一是纱布口罩,这种材质过滤效率低,它对PM2.5几乎没有阻隔作用。二是活性炭口罩,这种口罩增加了一层活性炭,它是吸附气体的材料,可以减除一些异味,比如腐败物质发出的臭味等,但并未明显增加对颗粒物的防护效果。三是医用口罩,分为医用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将细小颗粒物完全"拒之门外",这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源太多,人们佩戴时又不能完全保证口罩与脸部贴合,降低了其实际防护效果。 什么情况下必须戴口罩? 张金良指出,PM2.5在空气中始终存在,少量的PM2.5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大家也不要过于恐慌,可参考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情况选择什么时候戴口罩,在出现霾黄色或橙色预警、PM2.5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外出时,应该选择N95口罩。 彭应登强调,口罩滤除悬浮颗粒效率越高,呼吸越费力气,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如果要戴N95医用口罩,时间不宜过长,老人、有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应该注意,一旦感到不舒服,就要尽快摘下来。另外,张金良还提醒,口罩对空气的阻隔也很大,我们呼出的气体会反复进入呼吸道,对健康也有影响,戴半小时就要摘下来换换气。为了保证口罩的防护作用,佩戴时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每两天换一次。 最近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清肺食物"靠谱吗? 坊间流传着不少防雾霾"清肺食谱",最常见的是木耳和猪血。但顾中一提醒,这些食疗偏方都不可靠。雾霾对人体有害主要是因为部分细微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甚至入血,引起肺部和心血管疾病。但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富含膳食纤维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能够吸附胆固醇等,可以降胆固醇,但不能清肺。同理,猪血等各种动物血制品也只能进入消化系统。之所以流传各种动物血制品能"清肺",或许是因为动物血富含铁,易导致黑便,被大家误认为把肺里的毒素排出来了。 那么,饮食对解雾霾到底有没有帮助?顾中一表示,从雾霾致病机理来看,理论上说雾霾天应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油菜、橙子、番茄、黄瓜等。维生素A可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预防雾霾对黏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动物肝脏、鸡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大量吃。胡萝卜素大多数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也具有相同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柑橘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绿叶菜。 连续几天都有雾霾,还能不能开窗通风? "室外空气再不好,每天也要打开窗户通风。"彭应登说,室内污染物有很多,厨房油烟、卫生间细菌、人正常呼吸排出的废气……密闭空间很容易让这些污染物累积,对健康影响也很大。因此,即便在雾霾天,室内也要有新鲜空气来源,每天下午一点到四点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好,污染物浓度比较低,可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把每个房间的窗户开个小缝,通风至少1小时,"我们家一年四季24小时窗子都开一个小缝。"彭应登说,住在马路边的人要除外,马路两边扬尘、PM2.5相对较高,应该避免长时间开窗,可以选择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来改善居室环境。 怎么降低室内污染? 室内也存在PM2.5,主要来源于烟尘以及室外进入的细微颗粒中。使用高效过滤器的空气净化装置可以起到过滤微小颗粒,吸附甲醛、苯、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作用。宋广生说,空气净化器要根据情况启动,如果空气质量很好,没必要长时间开,应以通风为先。冬季可与加湿器联用,效果更佳。但要及时清洗集尘极板,更换滤芯。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尽量不要靠墙壁或家具,最好放在房屋中间,或者离开墙壁1米以上的距离;不要放在离人体太近的地方。另外,减少在室内吸烟,摆放一些绿植,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等都有助于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空气不好,还能运动吗? 彭应登说,在污染环境下,人体受伤害程度受暴露时间、活动量大小影响很大。雾霾天远离马路,去小区花园、公园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没有问题,但不要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否则会导致肺活量增加,吸入更多污染物,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早晚和下午六七点污染比较严重,建议不要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尽量安排在下午。 开车出行,都该注意啥? 尽量别开窗,尤其在堵车时,以避免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车内空气质量不是很差,建议大家在不开窗的条件下将空调设定为内循环,它可以有效阻止外部有害气体进入车内;雾霾天能见度较低,开车时要打开雾灯,千万不要开远光灯;不要过急、过快行驶,注意保持车距,勤按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