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素养内涵的分析,旨在探索职业素养中学生"德"的培养,分析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和英国BTEC模式中"通用能力"培养的方式,探索构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素养课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课程开发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看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应具有的素质和修——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从企业要求方面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规范、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道德五个方面。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相匹,因此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定位可以在两个范畴:一是"德",即行为习惯、形象与礼仪、情感与态度、协调与沟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才",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前四个方面构成职业意识,后四个方面构成职业技能。本文主要探索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德"方面的培养。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将来能出人头地。他们会认为孩子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取得高分能考上好大学就是好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最后选择职业学校,会对孩子失去希望,从而任由孩子发展,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二)学生自身的自信心缺乏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考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觉得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前途无望,他们在学习基础、生活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自卑、自信心严重缺乏,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懂礼貌、讲脏,抽烟喝,上网成瘾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另外,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强,不易接受批评。在这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下,学生难以找到成功的感觉,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职业"这个概念,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是模糊的。 (三)学校教育的欠缺 现在很多学校认为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他们的理解层次停留在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时,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仅是为了谋生而掌握一技之长,这样的结果是职业学校仅仅培养了工具化的"单面人"。中职教育"功利化"的追求客观上导致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三、国外职业素养课程模式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借鉴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它最大特点是以企业为主的办学体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要领,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教运行机制。德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以及学生能力的养成。这种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开发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开发与设置职业素养课程提供了借鉴。 (二)英国BTEC模式中"通用能力"培养的借鉴 英国BTEC的教育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英国在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同时也对与之相衔接的院校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适应了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基础,使学生有一定的竞争力。 BTEC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把通用能力归纳为7个领域:(1)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2)与他人合作共事;(3)交往和联系;(4)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5)数字的运用;(6)科技的应用;(7)设计和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以这7个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遵行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用核心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达到培养通用能力的目标。 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构建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齐开足德育课,发挥德育课主渠道功能。这是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然而,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的、核心的、通用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从事未来的实习、就业以及转岗做准备。 学生职业素养课程的开设应采用模块式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必备和感兴趣的职业素质培训入手,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以学期为单位,共开设置六个学期,采用模块式课程设置,以选修的方式完成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模块式课程设置,分为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两部分,其中:必修模块共分为六个模块,包括:人文素养课、科学素养课、信息素养课、职场素养课、心理素养课、创业与就业素养课;选修模块包括:职业素质论坛、职业素质养成活动、职业素养拓展训练、职业模拟课堂等。 必修课六个模块的培养目标: 人文素养课: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科学素养课:培养学生了解基本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素养课:培养学生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职场素养课:通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品质; 心理素养课: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适应就业带来的各种心理不适感和心理压力,顺利渡过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创业与就业素养:培养学生以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专门化内容架构下的学生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和学生的特殊需。(见表1、表2)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素"的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养"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改革需要教学研究指导[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