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熊孩子火了。一位体重120多斤的四年级熊孩子从背后猛推怀孕准妈妈。当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这个熊孩子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到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事后,孩子的姑姑狠狠"修理"了他一顿。不过,这一次网友却一边倒地支持姑姑的做法。 "4名熊孩子刮花小区54辆车""价值10万的乐高展品,展出1小时被熊孩子一把推倒""因嫌楼外施工电钻声,小男孩一刀割断安全绳"……近年来,有关熊孩子的新闻屡屡闯入人们的眼球,刺痛人们的神经。在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熊孩子身上,都有着肆意而为、不计后果、有恃无恐、过度关注自己的诉求而漠视他人的权利等共性。有些熊孩子还成为校园一霸,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主体,这不禁让人心生隐忧。 熊孩子是如何练就的呢?家庭教育不力难辞其咎。在一些家庭中,两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围着孩子这个中心转,"孩子是祖宗,爸爸妈妈是佣人,爷爷奶奶是孙辈",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异化为溺爱与纵容。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或祖辈常常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挡箭牌,无条件、无原则地保护,舍不得批评与管教,更谈不上惩戒。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自由成长就是让孩子随性而为,惩戒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从而错失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的良机,结果惯出了一个个熊孩子。 其次,学校缺失相应的惩戒权。何为惩罚?何为体罚?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两者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晰,这就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困恼。虽然确有少数老师惩戒越位,处置不当,但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错将惩罚等同于体罚,甚至有家长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视为精神暴力。在师生纠纷、家校纠纷中,学校往往成为无限责任的主体,老师往往是"受伤的羔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些学校就禁绝了一切惩戒手段,让老师无所适从。有的老师哀叹,现在的学生管不了、不能管,也不敢管。如果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教师的权威性将不复存在,对孩子的管教也将软绵无力,怎么能降住熊孩子呢?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也是祖国的未来。要管住熊孩子,惩戒教育必不可少。首先,家长要走出教育误区,不能把温柔当成纵容,把宽容当成无原则的包容,而是要给孩子划清规矩与责任的底线,明确是非。要树立教养其实与年龄无关的正确育儿观,摒弃"孩子还小不懂事"之类的挡箭牌,教给孩子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坚决说不,善用惩戒手段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促进孩子自省自悟,帮助其树立良好品行。 其次,国家要加快教育立法,从法律层面上清晰体罚与惩罚的概念,明确体罚红线,明晰教师惩罚权利,并配套相应的制度、法律措施,让学校管理更有自信,让老师教育学生更有底气。 当然,提倡惩罚教育并不是鼓吹棍棒教育,也不是推崇以暴治暴,而是提倡教育孩子应赏罚并立,该鼓励就鼓励,该批评就批评,该管教还得管教,避免熊孩子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越滑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