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学 梁 超 一、职业指导及其意义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求职、就业、上岗、职业发展等过程,职业指导贯穿于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指导可以给求职者及用人单位提供不同的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帮助人们寻找自己的职业归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二、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紧迫性及其存在的误区 高校把学生招进校门后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学生送往社会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外高校普遍开展的就业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以及职业测评等手段,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实践中较薄弱的环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种"保姆式"或"生产队式"的毕业生安置性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还是工作方式等都已经很不合时宜了。 三、职业指导工作开展 1.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长期以来,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较为模糊,职业指导存在方法单一、内容单调、指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职业指导实际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就业稳定、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目前很多高校简单地把大学生职业指导等同于毕业生就业指导,较少顾及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加上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限制,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力度不够。在这种状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尤为重要。 2.转变思想,以人文本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全国高校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并坚持大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因此,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转变思想,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建立"外部评价,目标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一支稳定、高效、严谨、爱职、敬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以助人为乐为出发点,制定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竞争上岗,结合激励机制,变压力为动力。 4.以"六化"的标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六化"是指从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社会化、制度化等六个方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所谓全程化,就是贯彻实施职业生涯设计的工作理念,从新生一入学就引导其对自己的职业未来进行谋划与设想,从而实现毕业生工作由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工作职能的转变。 5.开设规范的职业指导课 高校职业指导课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里完成,授课内容主要有: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准备,主要采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观看教学录像等手段。第二部分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完成,授课内容主要有:当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择业方法与技巧、择业心理准备辅导与心理调适、择业道德与文明离校教育、创业教育与成才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 6.建立科学规范的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手段。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人格测试以及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对职业测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需建立科学完善的测评体系,采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个性特征分析、心理咨询、制定职业生涯设计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小组讨论和团队训练为一体的咨询辅导,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因此,对职业测评不能只看结果,而应围绕着测评结果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 7.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建立完善职业信息服务体系中,加强网络服务建设,建立大学生求职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力拓展市场需求面,切实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求职服务。同时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的制度化,收集大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通过收集、整理、提炼、总结、提升把信息精华向教学和管理部门反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促进教学改革,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