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赫利奥波利斯战役赫利奥波利斯战役对穆斯林征服埃及


  公园637年,随着萨珊波斯的无可挽回的灭亡,穆斯林的势力顺利的控制了整个西亚以及中亚的半壁江山。仅仅2年之后,穆斯林又将目光瞄向了西部地区,准备再一次与拜占庭帝国开始角逐。其中,毗邻巴勒斯坦的埃及,就是其重点攻坚的头号目标。驻守那里的罗马军队,虽无法得到本地居民支持,还是为保住疆域而奋力厮杀。最终,阿拉伯人在尼罗河畔赢下了赫利奥波利斯战役,使之成为自己征服埃及的关键性胜利。
  1、成色不足的前期胜利
  雅穆克战役后 穆斯林通往埃及已无后顾之忧
  早在公元636年,穆斯林阿拉伯人就通过雅穆克战役的胜利,让自己成为整个巴勒斯坦与叙利亚的主人。但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们都将大量兵力调往东部前线,用于同波斯人的一系列漫长缠斗。加之拜占庭残部依旧在托罗斯山对面的小亚细亚坚守,自然就拿不出足够人手开辟第三个战场。
  与此同时,远在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决策层也出现严重失误。皇帝希拉克略因健康每况愈下而造成判断力欠佳,不仅错过了及时联手萨珊王朝的机遇,也没能力抽调更多援军开往亚洲。相反,朝野上下都弥漫着一种非常诡异的保守气息。既对波斯人的遭遇有些幸灾乐祸,也对自身的防务现状缺乏信心。因为明眼人都很清楚,先前的漫长战争已彻底摧毁了东部各省的经济基础。匆忙增兵只会激起更严重的抗税抵制,还不如将破败的两省丢给蛮族省事。
  典型的阿拉伯部落武装营地
  于是,当新一批入侵者在公元639年穿越边界,罗马人还天真的认为对手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消化沦陷区地盘。哪怕来犯者的数量不过是区区4000人,也给重回帝国怀抱不久的埃及各省以巨大震撼。不少世代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的科普特土著,已经因坚持一性论信仰而与希腊化中央闹翻。现在更是将穆斯林看做是同病相怜的异端派系,因而在很多时候都倾向于改换门庭,以便用最小代价换取自己对脚下土地的更多控制权。
  在这样糟糕的大背景下,许多分散驻扎在埃及的拜占庭军队,很快就发现自己将控制不住局势。主体位于西奈半岛的贝都因游牧部落,首先选择为阿拉伯军队充当下手,从而造成陆上门户佩鲁西姆城的轻易被围。惨遭围困的罗马士兵虽坚持抵抗,还是在2个月后被突击队杀入城中。阿拉伯人也不准备给他们以更多机会,随即用驼队穿越大片沙漠区域,直逼内陆的尼罗河中游地区。由于古代埃及的农业产区、城镇和交通线都畸形分布在大河两岸,这样的机动穿插无异于将拜占庭控制区给直接断成两半。
  驻守埃及的拜占庭罗马军队
  2、围攻巴比伦要塞
  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巴比伦要塞遗址
  公元640年5月,穆斯林军队抵达同样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巴比伦要塞。由于是非常典型的常备军据点,这里并无太多平民人口分摊粮食储备,反而能通过水路获得补给援助。超过20000人的戍卫部队集中于此,并能依仗高18米、厚2米的外墙从容应付。在得知对手正朝自己的所在地赶来后,他们还忙着打造了大量弹射武器,并用临时开挖的堑壕与拒马构筑了外围防线。
  此时,由首领阿里指挥的阿拉伯先头部队,既没有兵力规模优势,也缺乏攻取此等坚城的技术和经验。在数次无功而返的尝试中,他们屡屡为大量弩炮发射的箭矢或石弹逼退,根本没法突破有重兵把守的堑壕区域。不得已之下,又跑到更远处扎下营地,伺机对周期的其他城市进行攻略。但同遭严阵以待的守备队挫败。只能靠劫掠乡间的打秋风方式,勉强维持住全体士兵的日常供给。幸好在进入夏季后,有2批各4000名援军从麦地那分头赶来,才稳住了人心浮躁的危险局面。
  穆斯林征服者 进入埃及的两条主要路线
  然而,即便有奥马尔哈里发给予的大力度支持,阿里依旧拿坚固的巴比伦要塞没有什么办法。这主要还是因为早期的阿拉伯人缺乏技术人才,非常倚在占领区内招募愿为自己效力的变节者。可一贯强调农业产出的埃及,并不是产业多元的叙利亚或美索不达米亚。懂得攻城机械的群体,几乎全都来自拜占庭军队体系。因此,无论有多少科普特土著跑来向自己贡献忠诚,都没法为主人解决眼前的棘手难题。
  最后,还是更多罗马援军的大举临近,打破了攻守双方的微妙平衡。这次,又是超过20000名罗马士兵被匆匆聚集起来,一股脑的派往前线进行消耗。穆斯林阵营则更早展开了调整部署,只留下2000人继续监视巴比伦要塞,而将剩余主力都转移到赫利奥波利斯城下。他们原计划迅速冲入城墙,却同样因技术不足而无法如愿。但拜占庭野战军的恰巧赶到,还是为阿拉伯人的胜利打开了另一条路线。
  安营扎寨的早期穆斯林征服者军队
  3、三面合围
  匆匆聚集起来的拜占庭罗马野战军
  公元640年7月,由主将西奥多率领的20000多名罗马士兵,从东北方向赶往赫利奥波利斯城迎敌。考虑到埃及土著向来被认定为不堪作战的羸弱群体,所以驻军往往都由来自欧亚两地的外省人担当。但他们大都也只是驻扎在几片有限区域内,对周遭的风景地貌都缺乏深度认识。因此,反倒比重视调查的阿拉伯人对战区环境更为陌生。
  穆斯林主帅阿里也充分利用了这个因素。他提前派心腹哈里加率领部分骑兵,到战场东北角的山谷内埋伏起来。故意让粗心大意的拜占庭军队从眼前通过,只等他们同友军交战后再跑出来实施夹击。同时也不忘二次分兵,将部分精锐安排在东面的的另一处山谷内隐藏。这样就能堵住对手所有的可能后撤路线,并在危急关头威胁罗马人的两个弱侧。由于西奥多急于为遭威胁的城镇解围,本地的科普特农民又更加憎恨希腊语统治者,所以就没有人会跑去向拜占庭大军发出警告。
  赫利奥波利斯战役的两军对阵形式
  战役开始后,阿里亲自帅留在原地的主力吸引对方注意。两支军队的单兵素质差距,也在冲突前期的短兵相接中就暴露出来。由于及时得到不少来自叙利亚战场的老兵帮助,阿拉伯阵营仅以相当于对手半数的规模,就顶住了罗马军团的正面强攻。虽然西奥多拥有更多装备更好的重装骑兵,却根本没法击破以顽强著称的阿拉伯步兵阵线。相反,能力严重退化的罗马步兵,在面对穆斯林时更没有优势可言。很快就将原本应迅速了解的战斗,弄成了无休止的相持与纠缠。甚至仅仅是在利用规模保证咬牙坚持,毫无守军主场作战的优越可言。
  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哈里加,率领伏击骑兵冲入现场。他们的现身完全处于拜占庭方面预料,很快就从后方给整支罗马军队制造了严重混乱。当然,以这支小规模预备队的数量,还是不足以击破人数如此之多的完整野战力量。
  身披重甲的阿拉伯贵族骑兵
  但就当罗马士兵依照本能向东转进后,立即遭遇到第二批埋伏起来的阿拉伯部队截击。他们的亮出峥嵘,也就意味着20000名拜占庭士兵已经被三面劲敌给包围起来。此时,空有数量也无法保证其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西奥多立刻在左右侍从的死保下跑路,被抛弃的各支罗马部队也只好分头寻找突围方向。结果,要么被山地阻碍行进,不然就只能迎接穆斯林强敌的全面反扑。虽然是终究有幸运儿逃到附近城镇获得庇护,但绝大部分倒霉者都只能在惊恐中沦为对方的剑下亡魂。
  由于赫利奥波利斯战役的胜利,阿拉伯人直接消灭了埃及境内的大部分拜占庭野战部队。往后的他们,将在尼罗河流域的各头都畅行无阻。特别是远离海岸线的上埃及地区,已经因无兵可守而等同于被帝国放弃的区域。即便还保有不少军队的下埃及,也只剩下最机械的分头死守方式,去被动迎接随时会从天而降的兵灾厄运。
  躲在城市中的拜占庭驻军 将被穆斯林对手逐个击破
  更为要紧的是,拜占庭官军当着无数本地人的面,完败给一个颇有人气的可怕敌手。本就期望推翻其统治的科普特人,至此也更加坚信穆斯林阵营会赢下最终胜利。或许真是这种态度层面的根本性转变,注定了埃及历史上的罗马时代行将被彻底终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凡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