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我国高校毕业人数从2007年为 495万直到2016年则预计高达770万,逐年攀升。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饱受着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解决高素质人才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本文结合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现状,阐述提高我国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途径 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表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已经进入新常态。据分析,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然而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讲,就业求职上会遇到更大难题,因为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进入企业后,企业还得消耗人员培训成本,才能确保新入职的大学生进入新的工作岗位,这样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校毕业人数从2007年为 495万直到2016年则预计高达770万,逐年攀升。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饱受着冲击。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一)工作愈来愈难找,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态,甚至是有人出现了恐惧心理。当理想与现实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磨掉了求职的自信。同时在父母及舆论压力的驱使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就业较之以前已日渐困难,这就导致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便对前途忧心忡忡。 (二)大学生就业花费逐渐提高。以前的大学生由于受政策(包分配)的影响,毕业即能找到工作,这大大减少了就业成本的消耗。但现在的就业现实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有的甚至用一个学期用于找工作。他们频繁的投简历、出入人才市场,这大大耗费了大学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大学生所找的工作往往违背自己的初衷。几乎每个大学生在步入校园,选择专业时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认为是就业前景最好的。但当他们真正迈出校园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不少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就业而随便找个工作岗位,这样的选择能缓解外界带来的压力。 三、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新途径 (一)高校应完善专业结构和强化实践教学并在就业政策和就业手段上给大学生以保障。高校对于人才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并不只是学的好,考试拿高分的学生就是人才。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保障教育质量。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选择所学课程;在培养计划上应该将专业课安排提前,留有一定时间给予学生真正到工作一线岗位上去实习,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在教学方式上,应强化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 (二)传统思想转变,大学生应树立与时代相匹配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目前,大部分学生在择业时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就业思想,他们的理想是国企、公务员或者一些稳定的事业单位,殊不知在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错过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机会。他们还一味的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现在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以能力生存而不是单一考虑学习排名,只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是好工作。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条件,利用新媒体,获得丰富有用的就业知识与信息。互联网在全方面地渗透人们的生活之时,自然而然地对经济形态、产业生态以及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015年6月15日在工信部考察时,李克强总理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就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可见,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就业模式已经到来。然而,在信息时代,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量。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生存,就业工作者和大学生们更需要观点性文章的指引和专业的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正确的利用"互联网+就业"新型就业模式。 (四)自主创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应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利用互联网优势,专注于微小企业的、线上企业的创建,心中怀揣创业梦想,抓准商机,创造了财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要警惕自己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应端正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应调整就业心态,要意识到金钱并不是就业的唯一目标,而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否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和对社会有贡献。加之以政府、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一定能顺利度过就业寒冬,迎来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唐敏仪.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科技教育创新[J].2010-2(235-346). [2]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223-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