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杀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大事,因为这里面牵涉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将的生死,而是牵涉到三国鼎立战略性问题。 "联吴抗曹"一直是三国鼎立的基础性战略,从赤壁之战以来一直就是,虽然刘备入西川,开创了西川根据地之后,荆州的战略性地位有所减弱,但是荆州依然是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所以,作为刘备集团关键性人物之一关羽的生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简要回顾一下荆州这块战略要地的前情。在荆州地界上,并非只有东吴一家,北边还有曹操占据南阳郡,西边便是所谓刘备借的几个荆州郡,东边几郡才属于东吴。 为什么诸葛亮借荆州的时候,东吴孙权鲁肃等愿意借?而刘备诸葛亮等敢不还?因为当时无论东吴孙权还是刘备,都无法单独对抗曹操,唯有刘备孙权联合,才能对抗曹操,这是基础,是战略层面的。故,赤壁之战之后,就算东吴想要回荆州,但是刘备诸葛亮不还,孙权也不敢怎么样,因为一旦在荆州问题上出现裂痕,就可能动摇孙刘联盟的战略性基础。 这样的局势在刘备入川,建立西川根据地后有所改观,刘备也承诺取得西川之后,归还荆州。但是这可能仅仅只是刘备的拖延之辞,因为荆州的战略性地位并没有改变,没了荆州,曹魏与东吴窥测西川便毫无障碍可言。 刘备开拓西川根据地形势一片大好,刘备将关羽放在荆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守住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不可乱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可乱动、不可乱动、不可乱动。 想想华容道关羽"捉放曹",将一个"义"字摆在为人处世的前面,完全不顾立下的军令状,就已经为关羽悲哀的一生埋下了伏笔。驻守在荆州的关羽这回又不安份了,在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指示之下,竟然打起了侧应战,出荆州直上襄樊出击曹魏,开始倒是搞得蛮顺利,水淹于禁七军,北边于禁、曹仁和徐晃都是曹魏响当当的大将,我一直想,要是没有那场雨,关羽该如何应付,所以,水淹七军多少带有运气的成份。 关羽北上打侧应也行,你不可以让荆州各郡空虚啊,一空虚,就让吕蒙得逞了,趁机攻占荆州,关羽退不得,进不得,成了孤立无援的孤军,被曹仁徐晃打回来了。 最后,关羽走麦城,最终被吴军所擒。可是,吕蒙却下令杀了关羽。我想杀关羽这事不一定是吕蒙的主意,因为吕蒙虽然受孙权重用,但是抓获关羽、处置关羽这样的大事吕蒙不敢擅自做主,他必须请示孙权,关羽之死,一定是孙权的授权。 杀死关羽虽然能够收回荆州,但是也意味着孙刘联盟的战略基础被破坏,用"唇亡则齿寒"来形容孙刘的处境一点也不为过。孙刘联盟战略基础一破坏,曹魏最终会将吴蜀吞没,这是迟早的事。 所以,孙权授权吕蒙杀害关羽,犯下了一个致命的战略性错误。其结果是引来刘备为疯狂夺回荆州发起夷陵之战,孙权慌乱之中与曹操联合,虽然打败了刘备,但是自己也开始形单影只,在曹魏面前,不过是个"顺夫子"罢了。这还得依靠年青俊朗陆逊才得以保全自我,要不然,曹魏很快就会吞没东吴。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了保证蜀国生存,以攻为守,很多人都不理解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穷兵黩武行为,甚至以为他是和司马懿互求生存。大错特错亦,都是不守规矩的关羽惹的祸,要不丢失了荆州,刘备不会东伐孙权,也就不会损兵折将兵败夷陵,这一战,是蜀国大伤元气的一战,也是蜀汉政权走向没落的开端。自此之后,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情形令诸葛亮就是神仙,也难以支撑一个强大的蜀国再站起来。所以,诸葛亮只有以攻为守,来维系蜀国短暂的存在。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呢?难道他真的这么短视,非要破坏孙刘联盟吗? 鲁肃周瑜死后,东吴的局面几乎靠吕蒙和陆逊等来支撑,朝中的臣子多是投降派,像张昭等人。孙权这人没有哥哥孙策果决坚毅,遇事需要支撑,鲁肃周瑜在的时候是他的主心骨,吕蒙陆逊后来居上,但是吕蒙虽然是个学习型人才,但是眼界比鲁肃周瑜差得太多,所以不得善终。没有了鲁肃周瑜支撑的孙权,眼界也就变得狭小了。荆州虽然是战略要地,但是并非取得荆州便可以雄视天下,而雄视天下也并不见得就是几个武将所能改变的。 当刘备夺取西川,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东吴孙权害怕了,要是刘备和曹操都强大的时候,东吴必定迟早被他们中间之一吞掉。所以,孙权必须采取措施自保,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曹操,希望将刘备这股"祸水"引向曹操。实际上,是孙权背叛孙刘联盟的战略基础,走向孙曹联盟,寄希望于获得苟安。 这可能是孙权授权吕蒙杀死关羽的初衷。但是反过来一想,以当时东吴之处境,无论他是联合刘备还是曹操,早晚都是一个死,只不过联合刘备,兴许还能多存在几年,而联合曹魏,死得更快一些罢了。事实也是如此。 所以,孙权杀害关羽虽然是一招臭棋,但是也改变不了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