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云 冯晶晶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探究,从大学生视角、高校视角、家庭视角、政府视角、企业视角、新媒体视角六个视角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多方位的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多视角;就业满意度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增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就业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就是现在劳动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及主要矛盾,实现就业质量与发展质量共同促进。 就业质量是就业过程中生产资料以及获得的薪资等具体情况的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1],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高校毕业生对个人就业过程中综合要素的反映与评价,包括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职业认同感、职业前景及就业的自我效能感等多方面因素,总结来说就是毕业生对自己现任职位或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依据麦可思研究院在京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6%,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3%。近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5%,近5届平均每届增加2个百分点[2]。虽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在持续上升,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情况满意度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下面从多个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视角下的自身素质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多人保护下,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应该多渠道的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1.依据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特点,利用好大学校园的优势资源,对自己的进行学业规划,分阶段的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提升自身的能力。比如:大一系统完整学习基础知识;大二有针对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后续找工作奠定知识基础;大三积极寻找校外到企业实习机会,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2.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再加入社团过程中模拟职场招聘环节,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通过实际模拟找到自身的差距,及时的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毕业之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3. 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及自己的技能结构,用心培养一到两项业务兴趣爱好,从而培养自身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技能,同时要注意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贯穿于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在就业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沟通协调能力水平,同時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资源的积累和沉淀。 二、高校视角下的培养方式 高校在学生就业中起着主导作用,为实现高校的高质量就业,高校应该采取多面的改革为就业工作进行服务。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专业课程。以市场需求及社会对各个专业的要求,对专业及专业课进行调整优化设计,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2.加强专业实践环节,通过产学融合、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将教学活动进行社会化,让学生提早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实践能力。3.将职业生涯的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大学开始给学生渗透就业创业知识,建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始创业想过课程、创业知识大赛、大创项目申报等形式为大学生毕业创业打好良性基础。 三、家庭视角下的客观干预 家庭是学生的"投资方",家庭的居住地、家庭成员、家庭组成成员的社会地位、父母的干预等等因素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影响。1.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该打破生源地限制,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活工作区域及人才,防止局限性对后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父母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及人脉,帮助子女安排工作,使得学生工作的选择只是为迎合父母的爱好,对自己工作不满意,因此父母对孩子工作的安排应该是建议但不应该干预。3.家长应该为孩子就业灌输良性的观念,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在职业上有所建树。 四、政府视角下的宏观调控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体奋斗的方向,同时也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阶层应该努力的方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1.政府要鼓励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使毕业生意识到服务基层的重要意义,鼓励毕业生赴中西部地区就业,同时给予相应的补偿和优惠。2.政府要在创业审批、基金方面适当为毕业生开放"绿色通道",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3.弱化家庭社会关系的网络链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营造合理的就业竞争环境,利用行政手段,完善就业市场流动机制,营造更为公正的就业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企业视角下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提升能力的企业是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提升能力的机会,注重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1.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能够及时为自己培训新人,储备力量,学校能够通过企业提供的岗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2.企业也可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学校可企业引入知名专家对新兴产业建设相应的专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的组建,从课程设置、案例开发、实践环节都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资源。3.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提早接触并意识到企业和学校的不同,及时改进自身的不足。 六、新媒体视角下的服务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就业已经在"卖-买"关系上发生转变,"互联网+"的渗透,使得就业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改进。1.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开展就业服务,如利用QQ、微博、微信、飞信、短信平台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多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尽量做到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2.思维转变,开始校本特色的服务,服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需要及时化和人性化,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创业培训、职场导航、职场测评等服务,领会思维上的转变,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将互联网思维用到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和服务工作中。3.加强网络的管理监督作用,利用网络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的跟踪模型,跟踪信息包括:薪酬待遇、就业满意度、离职情况、就业期望等多方面,利用跟踪模型有效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毕业生就业转移方向也是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29-31 [2]麦可思研究.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EB/0L].[2017-10-30]http://www.sohu.com/a/148922684_253609. [3]周志微,童欣.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4):10-13. [4]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37-39. [5] 张玉鹏.2014年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剖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5). [6] 刘景刚,夏吉莉.论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J].现代教育科学, 2013(7):124-127. 作者简介: 樊亚云,1984,女,陕西渭南,西安培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