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足本)》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一):《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 对冯骥才的认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印象很深的是他写的《珍珠鸟》,开头和结尾至今都还记得,本书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也入选过。 全书36个外号,对应36个故事,发生地点都在天津卫。阅读过程中,不时让我想起小时候读的《故事会》杂志。闲来无事,一天读几篇,很快就读完了。 里面满满的天津腔,"这嘛那嘛",颇接地气。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二):蛮有意思的一本小册子,欣然一笑,聊以自慰 大冯出的一本小册子,文稿和漫画混排,写的是他所生活的天津卫地面上各种各样的奇人异士,有燕子李三、泥人张这样的名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小混混,他们普遍的特点就是"奇",啥样奇人都有。 整体来说还行吧,没什么可展开说的,就看着玩的一本小册子,可以更了解大冯,更了解天津卫这个神奇的地方。 欣然一笑,聊以自慰。足矣。三星。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三):天津卫的人事百态 天津卫的男女老少的生生死死,在简单的叙述中得到了鲜活的展示。还记得初中时读的"好嘴杨八"、"泥人张"的故事。 "狗子行呵,不理人啦!"——此乃"狗不理"之由来。 燕子李三的故事原来是来自冯骥才。 世俗社会是一种别样的美,若以我现在闭塞的视角来写奇人的故事,怕是我只能写出"托福张雅思高达XXX分""考研李压中命题X道""创业王月入X万"这样枯燥乏味的文字。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四):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外加狗不理 1 总想get到一些道理的坏毛病还是时不时出现。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功利的看反而浪费了 2 念书考试的时候,都不太爱写记叙文,很难出彩分数就不高,所以对人物描写入木三分和讲故事独到的文章,总是有原始的敬佩。寥寥数笔,跃然纸上 3 作家可能总要有这种积累,记录故事,然后创作人物,抑或反过来 4 天津卫的脾气秉性,还真是多姿多味,不一而足 5 手艺人的手艺,是立足的基础了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五):明白为什么有些篇章被选入语文教材了 太好看了,跑步后连着看了两个多小时还不想睡觉,近乎每个人物都那么神奇,每个故事都那么怪异,明白为什么有些篇章被选入语文教材了。读的时候,好像这些一百年前的人都重新活过来了,在天津卫的市井民间里热腾腾地上演他们的人生,像《清明上河图》那般呼之欲出。我看的时候一直想:哪位厉害的导演从书里挑十几位代表性的人物,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街市里,再把他们的故事扩充一下丰满一下,拍成电影肯定好看,可惜现在很多观众太习惯看那种"爆笑+囧"风格的电影了,不知道票房会怎样。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六):热闹的天津卫 "俗世"是凡夫俗子的花花世界,"奇"是无论好歹的绝活,全书36篇,讲的是天津卫码头一群奇人的故事。初读,很有通俗演义感,精损的比喻功力,包袱奇出的叙事能力,辅以天津腔调,倒是颇为有趣;读完,又有几分三言二拍之意,"能人全死在能耐上",于市井中见些真意,又有些意思。 全书中《酒婆》印象最深,她那一层层的四方小包,扬脖一饮的干脆劲,醉后歪扭行走的姿态,还有最后戛然而止的结局。尤其是那醉后姿态,在作者绝佳的形容下,栩栩如生,有极强的画面感。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七):大隐津门是奇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规矩下就有循着规矩或抵着规矩的各色儿人,三教九流混的文的。但甭管是什么人,混江湖的都得有看家的本领,能唬人的家伙什儿才站得住脚。无论是苏七块刷子李还是神医王十二华大夫,虽说身处闹市商埠,但也各有各的脾性义气,可谓俗世奇人,大隐隐于市。三十六篇,除了一篇写一只叫黑头的奇狗,其他都是些妙人儿,古道热肠的暖人心肺,看毕由衷赞赏这才是真江湖,偷鸡摸狗混不吝的逗人一乐,让人好气又好笑。这本书中藏着一个江湖,也藏着天津人的众生相,津人的逞强好胜,热心肠要面子,讲理讲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评四星,不是对文章,本书纸质不错,内页也颇具古色古香,但封面时间一长容易旧损掉色儿,也算美中不足的。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八):市井文化和作者的文笔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很有特色的一本书。 语言充满着作者的诙谐幽默,或者说方言般的乐趣么,念出来更有意思,尝试着用蹩脚天津话念给人听,简直像讲相声一般。文字把控能力太强了。 写市井中的人物,在这俗世,一个个奇人,故事别致,人物有特点,却蕴含了很多做人做事儿的道理,结结实实地砸在心上,该怎么说呢,虽然是过去的年代,过去的人事,却正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很多传承的道理。 马克: 《张果老》中掌柜说"干我们这行能说东西是谁的吗?" (为啥干古董古玩不能说卖家是谁呢?) 以及这篇文中索七被下套的遭遇 深表同情 不能简单地说被骗什么的 即便不是古玩行 是其他商业行当 即便是现代社会 也是无商不奸 套路销售猛推圈套层出不穷 还有《蓝眼》《蔡二少爷》都是讲古董 古玩行的,如果找到一篇专门写古玩的书看看不错,科普或者小说。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九):世是俗世,人是奇人 想了许久,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这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天津卫三十六个人物,每人一篇故事,各有各的灵魂。冯老先生用自己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现代天津卫版的《清明上河图》。 冯老语言幽默风趣,寥寥数笔,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再配上他亲自画的插图,这些人物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向你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世是俗世,人却是奇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灵魂。在我们的身边也能找到一些他们身上的特性。正如李宗盛《凡人歌》中所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这里既有溜须拍马的世间丑态,亦有仗义相助的英豪所为。 透过这本书,你所了解的并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更是对人性的思考,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文章,善恶美丑在人心。"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十):俗世奇人里的人真是奇灵古怪 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是"燕子李三",这位"神偷"连直隶总督的的东西,当过直隶总督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如袁世凯、李鸿章!对于他的"燕子",我有些疑问,在荣禄眯眼的那一瞬间,李三要是能做到把燕子留在那里,印上去的速度是最快的,那李三是怎么做到用毛笔写还写那么快? 我最敬佩的人是神医王十二。在民国那会,能用"洋玩意"治病的中国医生大多不像王十二这种"江湖人",就那么会,王十二就能想起来这平时没啥用的东西。在大汉的肋条插进墙里的时候,他竟然能让汉子身上自己的劲把肋条给"拉"回来。不愧是神医啊! 最奇葩的人当属刘道元。就跟开头说的一样,天津卫上的人都是"混混",刘道元是混出了天、混出了地、混出了"境界",还要搞活出殡!不仅在活时"混",还要在"死"时"混",你好好的活着不好,非要到"阴间"去转一圈干什么? 天津卫的人奇灵古怪,真是反应了清末民初时,民风的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