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接盘PPS已敲定 新浪科技 沈云芳 国内视频行业第二大收购案已经暗中敲定,行业格局将面临第二次大洗牌。消息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百度收购PPS网络电视(PPS.TV)已经基本落定,收购价格将在3-4亿美元区间。正如业界此前所猜测,以网页端正版影视剧内容见长的爱奇艺(爱奇艺属百度控股公司),正试图通过收购来弥补自己在网络电视直播和客户端领域的短板,为未来独立IPO增加筹码。 收购已敲定 百度收购PPS的传闻最早在今年3月传出。当时,百度和PPS同时否认了这一消息,尤其是PPS方面公开予以否认澄清。不过,来自业界的多方消息证明,3月的否认只是双方为了转移外界注意力放出的烟雾弹。 消息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百度收购PPS案已经基本落定,收购价格将在3-4亿美元区间。这也意味着,去年3月优酷以100%换股方式收购土豆网后,视频行业将出现第二个大额的收购案,行业格局迎来第二次洗牌。 百度和PPS在3月否认收购传闻的行为,在当时就遭到了业界诸多声音的质疑。有说法称,当时百度已与PPS签署投资意向书(Term Sheet),即将进入尽职调查阶段。如今看来,这些质疑声音比PPS的官方否认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去年11月,百度在美发债15亿美元。业界普遍认为,现金流充裕的百度发债是为进行收购。目前看来,百度发债后除了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收购外,15亿美元资金将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爱奇艺业务上。因为就在发债前两周左右,百度决定回购私募投资普罗维登斯资本(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持有的爱奇艺股权。回购后,原本持有爱奇艺53%股份的百度将拥有爱奇艺的绝大部分股权。而如果传闻的收购价格属实,收购PPS将再度花费百度3-4亿美元。 行业格局更趋集中 去年3月,优酷借收购土豆网坐上国内视频行业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从那时,竞争白热化的视频行业格局已经显示出集中化的趋势。 新浪科技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国内视频公司之间的洽购在2011年时就已非常频繁,其中又以客户端公司PPTV、PPS与搜狐、乐视等几家网页端公司的接触最多。当时,国内视频版权价格被炒至史上最高点,而赴美上市窗口又呈现收紧乃至关闭的状况,不少视频公司开始谋划出售。业内普遍的说法是,PPS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和国内所有潜在的大视频公司进行过洽购接触。 如果百度收购PPS最终实施,国内视频行业的格局无疑将更加紧凑。爱奇艺和PPS的组合将直接挑战优酷土豆的行业第一位置。尽管国内有关视频公司市场份额排名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在网页端,优土组合、爱奇艺、搜狐视频和乐视网等无疑已是主要的玩家。如果百度收购PPS成功,爱奇艺就具备了挑战优土组合的体量和实力。 百度为爱奇艺添筹码 正如业界此前所猜测,以网页版正版影视剧内容见长的爱奇艺,试图通过收购来弥补自己在网络电视直播和视频客户端领域的不足,为未来独立IPO增加筹码。而母公司百度就是收购的执行方。 一直强调正版影视剧版权的爱奇艺主要的受众群体在一二线城市,而成立于2005年的PPS凭借先发优势和早期的客户端模式,早已在国内的二三线乃至三四线城市占据巨大的装机量。根据官方此前公布的数据,PPS客户端目前的装机量已突破5亿,月度活跃用户数1.6亿。艾瑞数据则显示,PPS的日均浏览用户数在同类竞争对手中位居第一。 由此可见,收购PPS弥补爱奇艺在客户端和网络直播业务上的短板。作为母公司百度最为看好的业务之一,这一收购无疑能增加爱奇艺未来独立上市的筹码。 不过,在视频行业草莽阶段生长起来的PPS历来存在盗版的问题。如果百度在收购PPS后将其和爱奇艺组合上市,还必须洗白PPS的盗版问题。 整合还是独立? 无论从业务形态还是优酷土豆的先例来看,双品牌的独立运作可能是百度收购PPS后最可能采取的策略。当然,拥有版权优势的爱奇艺和拥有终端优势的PPS,仍旧存在资源整合的空间。 由于优酷和土豆网的业务模式趋同、网站用户重合度高,因此优酷土豆合并后双方的整合并未能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收益。例如,去年第三及第四季度,优酷土豆的净亏损呈现环比扩大趋势。而优酷土豆整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开始被曝光,有说法称优酷在整合过程中有意架空土豆网中高层,从而引起土豆网员工内部动荡。 与优酷土豆相比,PPS和爱奇艺结合的优势在于双方业务的互补程度较高。除了客户端的装机量优势外,PPS的电视直播业务也是爱奇艺还未有精力顾及的。而众所周知,随着国内观众追逐热播剧和综艺节目的氛围日益浓厚,这块市场所蕴藏的商业价值巨大。 此外,拥有版权优势的爱奇艺也能够为PPS提供版权资源的支持。上文提到,PPS一直存在盗版问题。如果爱奇艺与PPS整合上市,后者必须解决盗版这一硬伤。而一直强调版权优势的爱奇艺无疑能够为PPS提供这种支持。 也正是因为PPS和爱奇艺的业务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收购后双方保持双品牌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将大于统一品牌名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两种业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运营团队的整合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两个品牌都已经建立起比较大的品牌价值和稳固的受众认知,统一品牌反而可能使两块业务遭受定位模糊、品牌损伤的问题。 ,http://www.qncye.com/uploads/allimg/130425/0TG5192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