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考热度升高,考试难度、文化课难度都在不断攀升,"最难艺考年"这个定义随之也连年刷新。不少人认为,艺考热是一种"虚火",是浮躁的表现,修炼内功、注重内涵才是应有之道。也有人认为,青春追梦无可厚非,这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月26日光明日报) 目前,参加艺考的考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确有艺术天赋的一族。这类考生热爱艺术,并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文化课成绩也好,可他们酷爱艺术,决心走艺术之路。经过打磨,他们自然能够考取理想的学校,最终圆了自己的艺术梦。 二是走捷径的一族。这类考生文化课成绩一般,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经过反复不断地训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如愿以偿地上大学,至于今后能干什么,或者说能取得什么成就,他们基本不予考虑,仅仅是奔着上大学而选择艺考的。 三是碰运气的一族。这类考生文化课成绩较差,缺少基本的艺术表现力。他们选择艺考,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参加文化课高考,他们一点希望都没有,可是参加艺考还可以抱有幻想,毕竟艺考对文化课要求低,加之艺考可以同时报考多个学校,他们有着强烈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心理。当然,这类考生大都不会如愿以偿,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中奖"。可就是这个"极少数"对千万个同类型的考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致使这类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代价。 实事求是地说,给艺考降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认为,要切实解决艺考热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要"。 一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大学固然是成才的途径之一,然而,那些只有中专学历的"大国工匠"们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也成为了高端技术的专家,甚至成为了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这难道不足以引起人们对现存的人才观进行反思吗?如果全社会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观,"艺考热"自然就会回归到理性的水平,即只有那些既具有艺术潜质又具有一定艺术细胞并且热爱艺术的考生才会选择艺考之路。 如此,至少可以带来三点好处:首先,对考生而言,可以减轻学业负担,不作盲目的竞争,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从基础做起,成就自我。其次,对家长而言,能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众所周知,艺考前的培训和艺考过程中的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对于一个家庭尤其是普通劳动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多数家庭还会得不偿失。最后,对社会而言,可以引导人们理性择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要对现有的用人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目前,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招考,乃至私营公司招聘,多是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甚至规定第一学历是本科,有的大公司招保安、有的地方招城管也要求本科学历,这势必强化了人们对学历的盲目追逐。对此,国家机关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全社会重新审视现存的人才观,形成人尽其才的全新人才观。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艺考热"降温,使那些本来就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理想专业,进行理性择业。 三要强化高教管理,优化教育资源。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的应用型大学数量十分有限。地方院校向部属院校看去,普通院校向"211""985"看齐,专业和课程设置几乎一致,各高校没有明显的自身特色。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剧、就业门路不宽、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如果高校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能结合自身实际,办有特色并且有竞争力的专业,则会大大拓展毕业生的就业之路,而那些本来考本科无望而无奈选择艺考的考生自然就会转而选择报考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