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黄杨木雕艺术赏析


  缪斌 周天乐
  【摘 要】人物丰富,百物具备的黄杨木雕艺术,在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状态的同时,以其丰富精雅的艺术特征,融古贯今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国古代木雕文化的形态美、多元的构成美、深刻的意境美,这些特征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态,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了古典艺术无所不在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黄杨木;木雕特色;制作要点
  黄杨木雕的主要材料黄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其体型矮小,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之间并且生长缓慢。俗话说:"千年难长黄杨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乐清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遇到闰年要返退缩短使其生长迟缓。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所以黄杨木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用于雕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3~5寸左右,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
  黄杨木雕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题材十分丰富,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由于受社会和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受到民间文化的直接浸熏,元代的黄杨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而明代的黄杨木雕作品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写实自然、简洁和不重细部,造型更加严谨,并追求精美细致;清代是黄杨木雕的繁荣时期,这时开始了强调艺术造型与写实相结合。清中期清内庭造办处领衔创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韵自如,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精品。清末,民间的黄杨木雕名师也佳作迭出,温州雕刻名师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间广为收藏,流传和仿制。
  制作黄杨木雕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意取材制作。
  四不离:1、口不离诀;2、手不离凿;3、行走不离观察;4、脑子不离思索。
  五大忌:1、大忌骄傲自尊;2、大忌唯论不作;3、大忌拒绝作众提意见; 4、大忌作品结构呆板;5、大忌歪曲历史和人物形象。
  六要多:1、不懂要多问;2、懂则要多钻;3、闲游要多注意一习;4、体验生活要多劳动;5、熟练要多做;6、情巧要多变。
  七是否:1、颐材是否正确;2、内容是否丰富;3、品名是否合适;4、含义是否突出;5、动态是否优美;6、虚实是否分明;7、表情是否传神。
  以上是黄扬木取创作时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创作时必须时时牢记而继承优良传统、探入生活、抓住主题、大胆创新,则是黄杨木雕的创作关键。
  继承优良传统,是黄杨木雕创作的首要问题。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它们不仅充满东方的艺术特色还是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其中存有很多优秀的艺术特点需要我们传承和不断创新和改进。需要我们努力掌握古典雕塑的方法。
  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关键。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艺术应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给予作品以生命力,使创作的人物成为有现实的,有血肉的,有感情的代表。
  抓住主题,就是要求每件创作品突出主题,不能模枝两可,说这说那都可以,这种含糊的主题,就是概括性不明确,也就是抓不住主题。凡艺术品,必须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的概括性,一件成功的黄杨木雕,其主题一定要明确。
  大胆创新,是黄杨木雕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向题。我们要雄前人雕过的作品,更要雕刻前人未刻过的作品。大胆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敢想敢做,特别是思想要解放,要打破旧框框。如创刻古典人物题材作品,也要大胆创新,不能和古人雕的作品一模一样,要以古代人物为依据,力求将它的形神各方面改进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新时代气息的东方艺术珍品。
  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不论从技术到艺术,还是从造型到装饰,都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交融和凝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与独特的審美意趣,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华美的形式下面蕴藏着深邃隽永的寓意,给我们带来余音绕梁的美的感受和熏陶。黄杨木雕世代传承,它植根于丰厚的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化,朝代的更迭,依然保留着悠久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它不是僵化的,而是发展的、有勃勃生命力的艺术。
网站目录投稿: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