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个人的人格养成、文明修养、社会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研究了当今成人礼的现状,提出了成人礼形式大过内容,功利价值过高的看法,倡导学校把握这一时机,通过成人礼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按照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精心设置成人礼,厚植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关键词:成人礼 拔节孕穗期 思政课 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啃老族""巨婴族""成年网虫",学校应该利用成人礼这一契机,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上一堂特殊而又生动的人生思政课,让学生成人、立事。 为什么说成人礼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因为年龄特殊,能参加成人礼的学生处于少年与成人的重要过渡期;形式特殊,成人礼仪式蕴含着教育;施教者特殊,去"中心施教者",教师、家长、学生自己本人都是施教者;场地特殊,成人礼在公众场合举行。 如何上好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传承我国优秀礼仪文化,创新礼仪形式,将树立"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教育目标,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作为成人礼的教育内容,创设能够触发学生情感的礼仪情境,加强学生的成人意识,完成少年转向成人过渡的教育。 一、成人礼的现状 各地学校举办的成人礼大都遵从18周岁这一年龄,叫作"18岁成人礼",希望成人礼过后学生能够承担起法律责任,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目前,为学生举办成人礼是学校的自发行为,没有固定的仪式,也没有统一的内容。如河北衡水中学连续19年举办成人礼,有鸣成人炮、戴成人帽、走成人门、踏成才路等环节,仪式环节相对固定,成人礼具有连续性,影响效果好的特点。笔者所在学院也连续10年为年满18岁的学生举行成人礼。成人礼以"责任、担当、感恩"为主题,有跨成人门、戴成人章、庄严宣誓等环节;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四五千人同时在操场上听《蓝丝带》故事,跳《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场面宏大,让人感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纵观我国学校成人礼,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形式大过内容。好的教育应该具备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具有长久影响力的特点,既讲时机,也讲形式。有些成人礼活动形式隆重,内容空虚,不能唤起学生个体对生命的觉醒意识,没有深刻的心灵体验,活动没有持续的影响力,成人礼就成了只有"仪"而没有"义"的虚无活动了。 二是功利价值过高。有些学校把成人礼办成了提高社会知名度的助推器,提高考试成绩的加油站,忽略了对学生个体身心修养、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引导。成人礼越办越热闹,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场面恢宏,媒体大肆宣传,成为组织者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砝码,这种功利性太强的成人礼并非教育,而是功利工具。 二、成人礼的来源 古代成人礼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以"拔牙"为礼仪,男女在15~20岁之间拔牙,表示成人,男可婚、女可嫁。后来演变为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成人礼有三个条件:一是年龄,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女子满15岁后行笄礼。二是时日,要选筮日、吉日。三是参加者,要选训师,邀请宾客。四是行礼,"梳发戴冠""加笄着服""拜谒父母""聆听师训""叩拜孔子""庄严盟誓"等等环节都要一一完成,才能揖谢礼成。礼成之后,便是告别"孺子"成为成人,男可婚、女可嫁。 古代通过"冠礼",完成孩童到成人的心理转变。这一习俗延续数千年,到了清朝,成人礼才被禁止。现在,我国正在逐渐恢复成人礼。 三、古代成人礼的"仪"与"义" 《礼记·冠义》记载:"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这里的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含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记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意思是端正仪容,严肃表情,说话和顺,不应再像顽皮的孩童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 何谓"人义"?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是自律修德。青年行过冠礼后,就应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开始自我约束、修养身心,随时纠正行为偏失。确定人生向善这一成人目标。《国语·晋语六》记载:"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意思是说,刚成年的人要有警戒之心,一開始就要学习美善之道,进而吸收、增长更多的才德和学识,摒弃不善的东西。如果开始时接触的是邪恶,则会滑向善的反面。善生善,恶生恶,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类一类地滋生。 二是学习社会伦理关系。成人之后应该学会处理家族和社会的人际关系,按照社会规范来行事,不可像顽童一样莽撞。《礼记·礼运》记载:"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者谓之人义。"行过成人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成人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四、新时代成人礼的内涵与仪式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人格养成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一个人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在任何时代,青少年的人格养成教育都十分重要。古人将"成人"礼仪看作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借鉴古代成人礼的"礼仪"与"人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成人礼当成人生的一堂重要思政课。 (一)现代成人礼的教育内涵 成人礼的意义在于明志,为青年引导正确的人生方向,古人用"成人在始与善",用"善"作为方向,现代依然将"善"作为成人成长方向,不过"善"的内容具体转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成人礼应以"新四好"学生为教育内容,通过设计成人礼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建立成人意识,担当起家庭、社会的责任,树立理想,与"孺子"告别,加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之列。 怎样做好"新四好"学生教育?现代成人礼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感恩回报的教育,与古代成人礼之"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对自己、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教育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即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职业道德,这"三德"教育转化为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可以用"新四好"学生来概括,即好公民、好儿女、好学生、好榜样。 好公民——学习处理社会人际关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范,乐于助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国家大事,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 好儿女——学习处理家庭人际关系,母慈子孝,兄弟姐妹相爱,感恩、回报亲朋,谨言慎行,对家庭负责。 好学生——在思想好、学习好、文体好等传统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好榜样——加强学生的榜样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行业精英作为前进的榜样,不断完善自己。 (二)新时代成人礼的仪式 仪式没有内容,犹如文章没有中心思想,华而不实,行之不远。如果教育内容很好,没有很好的仪式承载,说教式会让教育效果打折扣。所以学校要用心设计成人礼这一课。现代成人礼的"仪"与"义",如表1所示。 古代的成人礼,男行冠礼,女行笄礼,都是从"头"开始。明确方向,摆正心态,我们可以创造性地继承和转化,设置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组织系列仪式活动,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受感动,自觉启动成人意识,迈向成人成材之路,并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如组织学生跨成人门、佩成人章、戴成人帽等仪式,提醒学生成年了,要进行自律修德;通过向教师、家长鞠躬行礼等仪式,提醒学生永怀感恩;通过颁发宪法册子、佩戴行业象征物品,提醒学生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通过寻找青春成长的榜样、讲榜样的故事等活动传播正能量,树立人生理想,追求时代楷模精神。成人礼要用仪式打开学生心扉,在"拔节孕穗期"将我国传统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传递给学生。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礼仪之邦从讲"礼"开始。成人礼自古有之,如《礼记·大学》里有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类思想可以继承下来,在成人礼上告诉学生,成人第一条就是"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 "拔节孕穗期"一闪而过,学校、家庭、社会应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活动,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形成大教育圈,共同上好这一堂思政课,共同见证学生告别"孺子",成长为成人,成为有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担当意识、感恩意识、理想意识、责任意识的社会人。让成人礼成为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载体,让新时代新礼俗,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