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邬思道和这个孙嘉诚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话说这个孙嘉诚好像是把这个邬思道给杀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还有这个邬思道真的处死了这个邬思道吗?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也都非常清除,所以这个孙嘉诚真的杀了邬思道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真正的历史上孙嘉诚没有杀邬思道,邬思道最后失去了消息了,很多人说隐退江湖了。但是也有人分析,孙嘉诚杀了这个邬思道。 刚看有人说,雍正王朝里边,邬思道的下落没有说,去了年羹尧大营之后,就失踪了。难道是被年羹尧干掉了?按说不会,年羹尧要自保,要割据,正需要邬思道这种懂得帝王心术,懂得天下大势的人。 当然对雍正来说,更有少邬思道的必要。 邬思道是个破坏者,不是个建设者。所以无论谁,在上台之前都很需要这种人,上台后,又都很想除掉这种人。所以这种人的下场一般都不好,想不问世事也不可能,而且一直受到新登基皇帝的猜忌。一直想杀他。 电视剧里说了,雍正登基第一个晚上,就想杀了邬思道,但是邬思道做了准备,把八阿哥的人马也调来一部分,雍正不敢下手,邬思道又做了一番保证,让雍正放心,自己不会再闹事,也一直能让他知道自己在哪。 有人说邬思道应该早点急流勇退,早点离开,但是如果离开太早,四爷没有成功,被八爷打败了,自己也难免被八爷党秋后算账,所以他只能把四爷扶上皇位。起码他对四爷比对八爷更了解一些。 但是以雍正的猜忌心,邬思道想学张良,范蠡,刘伯温,都不太可能。 很多知识分子只能出谋划策,自己做不了什么,宋江死了,吴用没人出主意,自己也活着没意思了。 而且知识分子决定别人的命运的时候挺带劲,到自己就未必行了。缺乏逃跑隐蔽的能力,有人说史记写的,范蠡成功逃走,做了陶朱公。但是司马迁写的东西经常有戏说部分。 范蠡想逃走也不容易,周围戒备森严,他的警卫也是看守,周围的交通要道肯定也被卡死了。他目标大,再带着一个西施,想跑也很难。 邬思道年纪大了,还是个瘸子,跑起来更不方便。所以他只能到李卫手下,到田文静手下,在雍正心腹手下,让雍正随时知道自己的行踪,比较放心。如果跑到别处藏起来,雍正就得派出血滴子天下搜捕了。 很多人年轻时候意淫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这样的才能也不见得给自己带来好处,做武将如韩信,功高震主,被猜忌,难逃文臣的算计。做文臣,手无缚鸡之力,一旦被猜忌,被鸟尽弓藏,也没什么办法。 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忽然莫名其妙地杀了孙嘉诚,让人不明白臭脾气的孙嘉诚又得罪了他什么。但是有人说,后来岳钟琪等人的背叛都是孙嘉诚联络的结果,以孙嘉诚的情商估计他做不到。 但是二百五劲上来,杀了邬思道,这个有可能。雍正的心腹只有李卫,田文静,年羹尧这三个。年羹尧是邬思道最后一个避风港,邬思道也知道年羹尧胆大妄为,心狠手辣,自己轻易去了,不光他看不起,还得翻脸下手,所以得帮助他打了个大胜仗,让他觉得自己很有用才行。但是后边年羹尧已经到了功高震主,让雍正动了杀机,鸟尽弓藏的地步呢,也许邬思道没想到,想到了,可能还想帮助年羹尧度过这个难关。毕竟年羹尧的大将军可以保护自己,宫里还有秋月,也可以帮自己说话。 年羹尧没想到自己的权势,自己的布局,原来一钱不值。 其实雍正不光利用年羹尧打仗,也利用年羹尧对付八爷党等前朝留下来的老臣势力。年羹尧成了雍正的挡箭牌。所以最后雍正杀年羹尧也是对老臣势力的妥协,牺牲了年羹尧,换来老臣势力的效忠。 在皇帝的猜忌,和老臣的坚决反对之下,年羹尧的势力怎么能稳固呢。他的手下也知道,他是雍正的一条狗,也知道他是雍正的挡箭牌,早晚被牺牲,年羹尧自己居然不知道,邬思道也不知道。看来知道了也没办法。 邬思道采取的策略是功成身退,帮助李卫解决了问题,又去田文静那里,帮助田文静解决了问题,又去帮年羹尧解决。但是年羹尧身上有逆鳞,说他不爱听的,他就会翻脸。面对这个困局,面对年羹尧狂妄自大的性格,邬思道大概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心里知道这个人大势已去,但是自己离开这个人好像也没有第四个地方可以藏了,只能束手待毙。等着自己的结果。 这一大段,电视剧都隐去了,所以邬思道在年羹尧胜利之后就蒸发了,孙嘉诚原因不明地被年羹尧杀死了。 年羹尧和希特勒杀死的罗姆差不多,资历老,功劳大,但是到最后也欲罢不能,只能被鸟尽弓藏。其实德国奥地利的历史上也有不少这类事情,当时罗姆的一个手下冲锋队队长,卢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前反水,做了告密者,最后还陪着希特勒一起去清算罗姆。 据说他心里悄悄念一首诗,昨日昂首骑骏马,今朝子弹穿胸膛,这当然是德国历史上对这种人的总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