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在成绩是硬道理的金标准指挥下,大家尽管站在不同角度,但是目标确是高度一致:为了孩子们出成绩。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一切,都被认为没有正事儿直至被禁绝。可能早在高二下学期甚至可以再向前追溯到很早,我们大家就如临大敌、拉开架势,开始了过早的冲刺。至于到了高三,我们都高度紧张,倾力投入,分秒必争,须臾不敢懈怠。单从时间上算,我们的孩子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入睡算早的。整整十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当然要刨去两顿吃饭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偶尔上厕所的时间,我看十六个小时是足足有了。不知是我们的教育出了毛病,还是社会用人标准、导向出了偏差,还是人类的生存竞争退化到自然界的赤裸、残酷、血腥,反正,结果是旧社会资本家剥削下的工人一天劳作时间也不过如此吧。 看病、把脉、治疗,是政府部门的事。作为个体,特别是身处其中的人们,抱怨,于事无半点补益,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怎样保证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至少先过了高考这一关。那我觉得以下几对关系有探讨的必要: 效率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当然该以效率为准,但想学习拔尖,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功夫作为保证。我们反对耍小聪明,到了高三还不知道着急、上心的孩子当然是不能被允许的。但是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现在不是没有时间保证,而是现在学习的时间超出了一个人的精力、体力极限。于是我们看到,孩子早晨不叫起不来,不叫三遍四遍起不来;坐在车上很快就会睡着;中午半个小时左右又是刚吃完饭,孩子们竟然也能进入深度睡眠;自习室里有些时段孩子们哈气连天,感冒咳嗽不断;一回到家立刻抄起手机或直板电脑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极度疲惫下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尽管大家学习的时间长度真的是令人感动。 自主和管理的关系:毋庸讳言,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多数自理能力比较差,即使到了高三,关键的时刻,有些孩子的自律性也是不强的,也加之青春期的躁动,更需要来自外力的管理和约束。于是,我们忧心如焚、恨不得越俎代庖的家长们,发明了轮流到班级值班、看管孩子们自习。应该说,家长值班,对维护班级秩序、保证孩子们自习时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好成绩,是做出了贡献的和可歌可泣的。但是凡事勿走极端,我们的家长因为太用心而太认真,因为太认真而是不是对孩子们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约束呢?!哪个孩子什么时间上厕所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哪个孩子什么时间段趴桌子了?哪个孩子迟到了几分钟了?诸如此类等等。而且值班家长一定要坐在讲台前,时刻看着所有自习的孩子,并且要手机拍照微信传送,随时把孩子们的表现传送到各自家长手机上,沉不住气的家长看到微信反馈的情况,要么当时就向值班家长追问,要么等孩子回家一顿拷问。我只担心的一点是:整日里随时有家长老师那么多人的眼睛监督着, 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要恰到好处。学习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孩子的自觉。 正课和补课的关系:毕竟在学校呆的时间长,而且绝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学校的老师。必须明确:学习效率主要在课堂,主要看你能不能始终跟着、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适当的补课是必要的,当然补课最好找校外的、名校的老师。好处是可以开阔眼界、变换解题思路、激发斗志。但是对家长和孩子,尤其家长千万注意,不是补课越多越好,也不是钱花的多少与成绩成正比。补课,要根据孩子真正有需要。我们家长多数时候不管不顾,一报名就是一套、所有的科都补,美其名曰(尽管含着泪):不差钱。关键孩子差时间啊! 做题量和质的关系:现在流行叫刷题,说的是不少孩子拼命做题。必须承认,做题多,见多识广,做题达不到一定量,拿出一道题没见过,再拿出一道题也是新题,每一次对你来说都是第一次,都是要从头做起,这样的孩子想得高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成绩好的孩子,一定要保证做题的量。但是,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做题一定要保证质。每做一道题,要有反思、总结的功夫。人,绝不要吃一百个豆不嫌腥,不能老师讲过练过的题再拿出来还陌生、还错。痛心的是,不少孩子真的是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我们是不是许多时候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自我安慰,做完拉倒了呢?! 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每天高强度的学习,是需要好的身体和心情作为保证的。我们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锻炼惯了,现在突然间进入一种极度紧张、全力冲刺的时段,身心能否挺住是令人担心的。作为老师和家长,尤其老师,掌握好努力的分寸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应该硬性规定孩子们每天拿出时间到操场上锻炼;老师家长应该外松内紧,尽量给孩子们营造一些宽松的氛围和放松机会;有必要请心理老师为孩子们集体做些倾诉、放松训练。 总之,在如此紧张、纷乱、揪心和纠结的时段,我坚信:心态加方法最终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