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给出了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并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我国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统计指标;构建;创新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进程与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表述,该体系是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支撑。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保障统计口径不仅重复而且有许多漏洞,难以确切整体地显示我国社会保障的面貌,所以,设立一套评价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际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就尤为紧迫。 一、建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 设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要借鉴国外较完备的社会保障统计经验,并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革新的发展方向。在建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时要遵守如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建设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首先要探讨其建立目标,使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与社会保障体系未来革新的趋势相适应。此外,建立的指标体系还应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能过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比较。 (二)科学性原则 根据社会学理论可知,社会保障体系的设立和完备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无论是指标名称的设立、指标口径的确定、计量单位的统一,还是计算指标数值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等,都必须全面遵循科学性原则。 (三)全局性原则 全局性原则就是从全局角度来统一建设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指标的统计口径、数据核算方法要始终保持统一,使指标和数据标准化,以便探究指标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从全局的视角,在众多不同身份居民中间设立统一的政策和综合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以此体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发展进程和发展规律。 (四)可行性原则 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设立要与现实状况相适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指标的建立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实际数据的获取难度,且指标变量的选取和建立能够适应和适合经济分析的需要,做到任一统计指标定义明确,分类科学,体现可行性的要求。 二、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构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六大项。由于后两项的统计数值获取难度角度,不便统计,所以不予考虑。 (一)社会救助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救助是为身陷贫困的社会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的有效办法,在我国主要由民政部门提供。社会救助的内容包括:自然灾害、失业破产、孤寡病残以及城乡困难户、农村扶贫和收容遣送工作等。根据这些可以建立与之相关的统计指标。 1.描述指标体系 该指标包括城乡贫困户、农村孤寡病残人数、灾民人数;享有社会救助的人数、受到扶贫户数;社会救助收入总数;社会救助支出总数,包括扶贫资金等。 2.评价分析指标体系 该指标包括社会救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每人每年获取的社会救助金总额,即人均享受金额;社会救助率,即接受社会救助的人数占应接受社会救助人数的比重。 (二)社会优抚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优抚是对社会特定主体的特殊保障方式,由民政部门运作实施。社会优抚的目的是确保保障对象达到一定的生活标准(或补偿标准),具体包括死亡、伤残优抚和退伍、退休安置以及社会优待等五个内容。社会优抚的特点十分明显,其内容归属于三个不同的部分,即一部分归属于社会保险,一部分归属于社会救助,另一部分归属于社会福利。 (三)社会福利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福利统计的包括以下指标:(1)社会福利部门总数与各种福利机构数;(2)平均每人年均社会福利费;(3)各类社会福利费与社会福利费用总额的比值;(4)福利工厂与企业的创利税总额。体现残疾人自食其力和自力更生状况;(5)社区服务情况(其中包括社区服务机构数与从业人员数、社区服务覆盖的人数、社区服务的覆盖率、社区服务的设施数以及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点数);(6)接受社会福利救助或服务的人口总数;(7)社会福利事业费的收入总额(其中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福利彩票销售收入等);(8)社会福利事业费的支出总额;(9)社会福利费用的支出总额以及分类指标的增长速度;(10)社会福利费用的支出总额与财政支出的比值,与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比值。 (四)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针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等状况下,国家提供的经济与物质救助,具体包括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构成统计与社会保险的基金统计两个方面。 1.社会保险人数及构成统计 (1)社会保险人数的统计 统计社会保险的人数,是实施社会保险和设立各项保险政策的前提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露社会保险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体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进度和效果,充分显示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因此是社会保险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此外,在实际运行中,要与社会保险的内容相适应,要分别对接受(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参加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进行统计。 (2)社会保险人数的构成统计 社会保险人数的构成统计指标是显示各种社会保险工作效果和进展状况的基本指标,该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相关社会保险问题的变化程度,主要包括:①社会保险人数速度指标。②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计算公式为: 全社会人口社会保险覆盖面=(全社会加入社会保险总人数/全社会人口)×100% 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职工加入社会保险人数/职工总数)×100% 2.社会保险基金统计 从广义角度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基本社会保险基金、企业补充保险基金和个人储蓄保险基金三部分共同组成。从狭义角度讲,社会保险基金只包括基本社会保险基金。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均均表现为"广义"的状态,而失业、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仅表现为"狭义"的状态。经过对社会保险的基金收支状况的统计,能够全面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收支平衡的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决策机构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我国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创新 (一)扩充指标体系范围 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机构的配置和运行状况指标中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对社会保障管理人员的统计指标,对管理机构的统计指标,对社会保障监督和审计工作的统计指标。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2)社会保障监督检查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数量;(3)社会保障中的违纪金额;(4)社会保障违纪金追缴金额;(5)社会保障基金的呆、坏帐总额;(6)社会保障审计违纪人数;(7)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费收入;(8)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费调入和调出金额;(9)社会保障监督和审计工作的统计指标;(10)社会保障实施监督和审计的机构总数。 (二)体现和谐社会的主题思想 需要体现和谐社会的具体指标如下:(1)反映社会财富差别程度的指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效率优先原则极易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局面,所以兼顾公平,注意社会收入与财产的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2)反映人口增长水平的指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数量范围内的,因此,一段时期内必须保持人口增长的合理速度。(3)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指标。在其他因素设定的情况下,人均GDP越大,说明人民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生活水平越低;而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储蓄率就越低,这几方面集中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水平。(4)反映社会稳定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反映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重的失业率指标等。 (三)反应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效果 主要包括:(1)社会保障基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2)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指标(3)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指标。 (四)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指标主要体现为两个维度,即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依据社会保障涉及群体(个体)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保障的不同价值认识和判断,建立起公众对社会保障的判断指标,该类指标包括对社会保险和福利的认识和意愿、满意程 度等。 四、结束语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正日益趋向完善和成熟。即便如此,长期积淀的症结困扰着社会保障的全面推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在这方面,我们始终缺乏或需要一套具有自身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完备且具有实效性的统计指标体系,使其与新时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交相辉映。 参考文献: [1]滕玉芝,李瑛珊.对我国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3(2):20-22. [2]李瑛珊.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67-69. [3]刘紫云,孙朝.保险统计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01(4):112-114. [4]殷俊.社会保障制度的偿付能力与可持续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