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宁波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是一年中最早一次月圆,故称上元节。十三日为"上灯夜",十七日为"落灯夜",期间为"灯节"。宁波有的地方行灯会,演"灯头戏"。祠庙和民家悬灯,称"灯祭"。灯的花样纷呈,较佳者有十二月连环走马灯,较多者为兔灯,意示玉兔伴着月宫(广寒宫)嫦娥,以地上的兔灯和"玉免东升"相呼应,以慰其寂寞。
  上灯夜,兴吃芦裸(高粱)汤果。十四夜,有"照蛇虫"习俗,或者叫"赶蛇虫"。儿童手提纸灯遍照屋角、墙脚、灶下等阴暗处,宁波有的手持小铜锣,边敲打边吃呼:"嘎去,哒去,赶到茅山(郸南乡地名)吃草籽!"茅山附近的人把"茅山"换成"姜山":"嘎去,哒去,赶到姜山吃烂番薯!"是日,农家在田头、田膛点烧野草"驱邢",俗叫"驱蝗虫"。田膛干草燃着时犹如条条火龙,故又称"火龙"。这是岁时习俗和农业生产除虫害相结合的一种习俗。
  元宵夜,闹花灯放鞭炮,吃汤团。宁波有的行灯会与"社火"相结合。
  镇海兴吃"丫头羹",类似现在的百果羹。相传有家富翁吃天了山珍海味,要门下各丫头每日轮做一道时新小菜,有个丫头集甜唆苦辣咸五味果品调煮成羹,后竞相仿效,遂相沿成习。
  宁波旧俗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并于祖堂悬祖宗画像以祭。其间城乡各祠庙街巷悬彩灯,陈列各种器玩以娱神,时有龙灯、马灯、狮灯、禽灯、兽灯、船灯、车灯、十二月连环灯、花灯鱼灯及玻璃灯、金银灯彩等百灯纷陈,俗称"灯祭"。十三日间儿童多穿彩衣作跑马灯游,以锣鼓为伴。据明嘉靖年间枟宁波府志枠记载:
  "正月上旬之夜,女子邀天仙或厕姑问吉凶。"十四日夜各家儿童用五彩纸灯遍照院舍,并口唱俚曲以驱蛇虫。乾隆年间的枟宁波府志枠记载:"十四夜,以火照墙壁及园圃,逐虫蛇诸物。"十五日各乡农民耍狮子、舞龙,行程常数十里。晚上还要调龙灯。乾隆年间的枟宁波府志枠记载:"‘元宵’十四夜,各家以秫粉做圆子如豆大,谓之‘灯圆",享祖先毕,即少长共食之,取团圆意。’元宵‘,自十三夜起,各设竹棚、彩幛,悬灯于上,祠庙皆张灯,游观达曙,或以火药为锦树之戏,至十八日乃止。"
  元宵史话
  据说,元宵节始于汉朝,汉文帝刘恒是大将周勃平息吕后之后上台的,而勘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日。故每年这天夜晚,他就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民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将元宵节正式列为全国的重大节日。唐代节日之夜,长安城内游人如云,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一联脍炙人口。从此,"火树银花"成为比喻灯光火苗绚丽灿烂的成语。
  宋徽宗更是别出心裁地将数以万计的豪华彩灯,堆成一座像巨鳌形状的灯山,长6丈,宽265步,中间矗立两条鳌柱,长24丈,两柱用金龙缠绕,每一条龙的嘴里点燃一盏巨灯,谓之"双龙衍照",中悬一牌,嵌着"宣和彩山,与民同乐"8个金字,金光万丈。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极有名的"鳌山彩灯"。更为有趣的是宋徽宗还下令:"凡来御街观灯者,一律赐御酒一杯。"但也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负担。福州太守蔡襄灯节强令民家每户点灯7盏。当时有个叫陈烈的文人,做了一个1丈多高的巨灯,上面题诗一首,予以讽刺:"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
  南宋时,大词人辛弃疾有《青玉案·元夕》一词,可看到当时元宵节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有深闺巧妇在绢制的灯上写上诗词,画上人物,贴上隐语谜语,供人猜评。爱国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述了一则有关灯节的故事: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他的讳,不许别人叫"登"字,"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答。"由于"登"与"灯"谐音,所以连"灯"也不许老百姓说,"点灯"只能叫"点火"。到了元宵节放灯时,他叫人贴出布告:"本州依例,元宵节放火三日。"当地老百姓讽刺他是个放火州官。一句讽刺当权者为非作歹的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直流传至今。
  清朝的慈禧太后有一年在颐和园举办元宵舞灯会,舞灯的艺人均由年轻护美的少女组成,人数达三千余。她们手持彩灯,忽儿组成一个"太"字,忽而又组成一个"平"字,表示欢悦和祈求幸福吉祥的心愿。
  宁波的元宵节习俗
  旧时,宁波民间闹元宵,有下列几种表演形式:
  祠庙灯祭
  从正月初五夜起,各祠堂、庙院先后设供品点烛祭祀祖先和神,并演戏或唱走书。郸县咸祥庙规模最大,旧时每当正月十三夜起至十七日举行灯祭,租来大红八角方灯120套,每套4盏,共计480盏,悬挂在庙堂内外,庙堂一片通红。十三日早上致祭,供全猪全羊和百来盘荤素菜肴、茶点,由地方正印官主祭,各族长、士绅陪祭。祭祀中有司仪、司乐、祭文。当日旁晚起灯,点上大红蜡烛,烛光通明,照耀如同白昼,此谓"上灯"。上灯后开锣演戏,演至十七日落灯,俗叫"灯头戏"。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从民谚中可见参与之广。宁波民间制作的灯彩富有水乡特色,有荷花灯、鲤鱼灯、大黄鱼灯,以及龙灯、狮子灯等。花灯做得栩栩如生。此俗延至现代,长盛不衰。有一年宁波曾在元宵节举行为期四天的元宵灯展。慈溪市的一条金色巨龙有70多米长,通体装饰制作精良,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象山县的"大黄鱼灯"别具一格,鱼鳍鱼尾皆能活动,一张一合的鱼嘴里不断地吐着"水泡"。来自"浙江民间艺术之乡"邦县咸祥镇的龙船灯雕龙画凤,十分精致,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制灯艺术的魅力。宁海的"祖国万岁"万年松灯,余姚的"双鸟朝阳"灯,奉化的"节庆有余"灯各展风采。市区通街大道彩灯联珠、五光十色,中山路的彩灯和三江六岸的大红灯笼连成一体,人潮和灯的海洋融成一体。
  粉灯庆元宵
  这是山村的习俗。正月十五日,用发酵的米粉捏出猪、狗、羊、龙等十二生肖动物形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除十二生肖灯外,还有"月灯",一个角的叫一月灯,双角的二月灯……依次类推,一直到十二个月。然后把各种灯摆上蒸笼。蒸月灯时根据每只"月灯"里蒸溜水的多寡来判断今年雨水多寡和收成丰欠,以此占卜农事。蒸熟后,用棉纱线捻成灯芯放在每只灯上,并倒少许豆油,点燃,把鸡灯送到鸡笼口,猪灯送到猪圈里,龙灯送到谷仓里……。
  让牲畜与人一起过节,祈祷人畜两旺。油尽灯灭时,还要根据灯芯结花的大小和色泽来判断新年能收什么庄稼,如大而黄,就可能收豆子或玉米;小而红,就是收高粱或芝麻。还有一种抢灯的习俗,不论谁家的灯,谁抢着归谁享用,而且谁家去的人多,抢得最激烈,说明谁家缘份好,这家主人脸上有光彩。但龙灯是抢不得的,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把灯送到天上去,叫它把人间受到的礼遇告诉龙王,祈求及时行雨,让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网站目录投稿: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