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解禁潮正扑面而来! Wind数据显示,4月份共有158家公司的290亿股限售股解禁,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4400亿元,冠盖全年,其中仅长江电力一家解禁市值就超过千亿元。 一般而言,大小非解禁与股东减持有着正相关联系。因此,人们担心此轮解禁或引发大规模减持,冲击A股市场。与解禁高峰伴随的是,今年以来,A股减持金额也创下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 限售股解禁对象主要包括股权分置限售股、定向增发限售股、公开增发限售股和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原股东减持最受市场关注。回望历史,也确实有大股东借解禁之机减持开溜的。 不过,解禁只是为股东们制造了减持的可能和需要,而解禁并不意味着必然减持。比如,2017年大小非解禁后,相当一部分股票实现了全流通。解禁之后的股东是减持、增持还是转移,要看股东的意愿,还要看当时A股市场的客观形势。 具体而言,首先看盘面整洁度,是庄严齐整、气势如虹的牛市,还是一盘散沙、垂头丧气的熊市,抑或牛熊转换当口,如果是熊市或牛向熊转换,那么减持套现居多,否则在看涨的牛市下,谁会舍得抛弃如同金元宝般的股票,这种价值取向决定股东是持有、惜售、转移或抛售解禁后的股票;其次看股东的身份,是全资上市公司老板、控股股东,还是其他小股东,身份不同,责任心有异,有的执着坚守,有的移情别恋,更有捞一把就走的;再次看规模,大非和小非对市场的忠诚度不同,股票筹码集中度大,一般有恒心,反之则心猿意馬,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此外,还要看公司的现金流现状,如果流动性不足、等米下锅,解禁后就会急吼吼地抛售变现,以解资金链趋紧燃眉之急。 眼下,A股市场牛市迹象主导盘面,上证指数从1月2日新年开盘2465.29点到4月19日3270.80点,一路攀升,不仅收复了3000点,还牢牢站在3000点之上。在这样的红火形势下,像长江电力这个有着强大国资背景不差钱、解禁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断然不会减持。4月23日,长江电力共计67.54亿限售股可上市流通,解禁市值1132.66亿元,其解禁股全部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在解禁股上市流通后,长江电力上市股份将达到全流通。如此巨大体量的解禁市值将为A股市场带来丰沛的流量,对稳定A股市场交易起着"压舱石"的作用。 况且,两年前,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减持新规明确规定,减持新规重点对上市公司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了规制,要求其在任意连续90天内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减持分别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2%,且通过大宗交易受让大股东股份的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新规实施后,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在短时间内通过二级市场清仓减持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减持新规有效约束了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有利于促进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公众投资者利益趋同、共生共荣的机制逐步形成。即便是今年以来减持潮来袭,679家上市公司减持超1700亿,但只是大呼小叫的减持计划,计划归计划,真正减持变现,还需要监管部门审批,还要有一个过程,自说自话、一厢情愿不靠谱。毕竟A股市场不是卖青菜萝卜的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限售股解禁并非洪水猛兽,因为限售股解禁流通并不等于实际减持。但投资者也不得不居安思危,对业绩不佳以及估值过高的解禁股应加以警惕。有分析师指出,预测未来6个月产业资本周度减持峰值中枢为100-150亿元,未来6个月减持对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的冲击可能会使市场短期波动加大,减持对市场影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