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异常重视,它的民俗表现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正月初一为"春节"。此日宁波人须早起,鸣炮,称"开门炮"。老少皆着新衣帽,以示辞旧迎新。近年来,初一零时一过,各家即竞放爆竹、焰火,至早晨渐息。各家还要设香案祭祖,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尊长则须给幼者拜岁钱。晨出与人相见皆拱手相贺,即使头一日发生过抵牾争执也不例外。早餐吃汤团或豆粥,取团团圆圆和头头顺流意。此日主妇休息,不待客,不打骂孩子。不到黄昏就早早上床睡觉,不点灯火。旧俗初二起男人出拜亲邻,以甥拜舅、婿拜翁、侄拜姑父为重,称"贺岁"。各家相互宴请,称"岁饭"。初六后各家做新年羹饭,菜肴有8大碗、10大碗、12大碗不等,必有鱼(谐音余)、豆芽(偕形如意)和豆腐、烤麸、年糕等,寓富裕、步步登高之意。 春节宁波的民俗事象很多,如敬神祭祖、贴春联、拜年、走亲戚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禁忌习俗,如初一早上忌喊人起床,初五内忌动刀剪,忌掉眼泪,忌打骂孩子等。传统的观念认为动刀剪手会生疮,掉眼泪则一年不顺利。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宁波地区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 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接着,做父亲的就带领男孩子去拜"庙岁"。庙神如东钱湖旁岳鄂王庙的岳飞,忠应庙的王安石,它山堰旁遗德庙的王元炜,都是历史上有功于国家、人民的贤臣良将,所以拜."庙岁"不是迷信。虽是清晨,但庙中大殿上已是香烟弥漫,烛光辉煌了。原来那些虔诚的老太太,刚刚坐夜(守岁)完毕,才离庙不久哩。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1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在宁波有些全家吃素一天。 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 "哦,元宝一跃。"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 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理歌:"撩起金丝帚,刷格(象声)一扫帚。扫到东,老板屋里有真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形戊节日气氛。 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正月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于近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一初作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